北京今冬首場農業招聘會爆棚 博士願去養雞場
  昨日,北京冬季首場農業專場招聘會爆棚,除了會場內擠得水泄不通外,門口始終保持著排隊的長龍。前來招聘的企業多為肥料、養殖、生物公司等,招聘崗位對學歷的要求雖然不多,但一些養殖公司的基層崗位招聘中,也有博士生投放簡歷。昨日上午,海淀人才市場的農業招聘會上,共50多家農業方面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近600個工作崗位,但多數都是基層業務員工作。[詳情]
● 大學生爭當社區管家 城西區85人競爭13個崗位 [詳情]
● 招聘會帶來新氣象 千名大學生爭當技術工人 [詳情]
● 千萬大學生面臨就業 留學成新選擇 [詳情]
● 就業難 月薪800元大學生也接受 [詳情]
● 杭州:招聘會縮水 千元月薪應屆生願接受 [詳情]
● 四大行“低調”攬才 萬余學生擠爆現場 [詳情]
 【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影響不明朗
  面對金融危機對國內就業形勢的影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經濟形勢的變化尚未對就業帶來明顯影響。但同時他也指出,一些跡象值得關注。一是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減弱。第三季度企業用人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區新增就業人數增速減緩。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特別是紡織服裝、加工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停産、歇業,對就業帶來了不利影響。[詳情]
 【企業】部分行業受危機影響用人計劃縮水
  麥可思人力資源資訊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王伯慶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已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樂觀估計,至少要在2至3年後才可能恢復。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嚴峻形勢。眼下正值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從目前情況看,可以初步判斷,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業務萎縮,會減少用人數量;其次是國內為國外多種産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業、出口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再其次是對能源工業的影響。[詳情]

 【轉變就業觀念】金融危機令中國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期望值降低

  專家稱,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本來就嚴峻的就業形勢可能雪上加霜。專家建議,應屆畢業生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必要時可以“先就業,後擇業”。適當降低期望值,也可考慮到中西部或者基層地區就業,避開競爭高峰。[詳情]
 【考證】 就業難激發新一輪考證熱
  考那麼多五花八門、形式多樣的證件有用嗎?這位負責人説,用處是肯定有的。對用人單位來説,這就是一種參考依據。但是那些含金量不高、憑記憶就能考出來的證書,價值就顯得低了。[詳情]
 【考研】 公務員考試受畢業生青睞
  11月30日上午9點,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國考)在全國31個考區的38個城市同時舉行,全國參考人數約為77.5萬人,比去年多13萬余人,再創歷史新高。專家認為,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和擴招畢業生進入市場是造成公務員報考“升溫”的重要原因。這種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場面儼然已經成為高校學子的“二次高考”。[詳情]
 【考公務員】 甘肅:考研報名人數增加 就業難迫使考研再升溫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報名現場確認已于11月14日全面結束。近日,記者在走訪蘭州大學、西北師大等高校時了解到,雖然最終統計數據尚未出來,但根據現場確認情況分析,2009年研究生報名人數與去年相比呈上升趨勢。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不僅迫使應屆畢業生選擇了考研以延緩就業,也有不少往屆生和在職人員選擇了考研。[詳情]

教育部門七舉措全力促進畢業生就業

  教育部12月1日召開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並啟動聯合招聘月活動,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周濟出席並講話。[詳情]

教育部等出四項措施應對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産生的不利影響,教育部與有關部門日前出臺四項措施,積極應對2009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詳情]
明年研究生明年擴招約5% 就業難專業將限制招生
  教育部表示,明年將加大招生學科和專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支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限制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社會需求不足的學科和專業的招生規模。研究生招生計劃適度擴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緩解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嚴峻形勢。[詳情]
【專家訪談】程方平:大學生就業難題高校無法獨力解決
  和訊網:等于在就業這個問題上不是學生個人或者是高校能夠解決的,而是在國家更宏觀層面來解決的。
程方平:這個問題如果壓在高校上,高校不堪重負,而高校真正要做的教學、科研的事反而被縮小了。[詳情]
【專家支招】王黎明:創業成為解決就業難的重要途徑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黎明表示:“我們要通過不斷地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和支援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特別是一些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人去帶動大家創業,更能發揮創業的作用,使更多的勞動者也能夠成為創業者。”[詳情]
【專家建議】求職多元化選擇
  去外企工作,做一個白領,是多年來許多大學生的第一選擇。但在目前崗位需求總量萎縮的形勢下,大學生們的擇業思路需要轉換,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單位同樣也是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不少大學生習慣將自己就讀的學校、專業等與薪資待遇挂上鉤,在這種片面的理解下,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不少機會。在目前情況下,正確定位、調整心態、把握機遇、瞄準長遠發展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對職場新人而言,經驗的積累遠比金錢的多寡來得重要。[詳情]
就業觀悄然變化 畢業生調低預期應對就業寒冬
  由江西省教育廳主辦的2009屆畢業生綜合類供需見面洽談會12月6日在南昌大學舉行。招聘會提供了近3000個就業崗位,卻吸引了近3萬名大學生參加。[詳情]
就業“寒冬”,大學生如何化危為機
  面對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畢業生主動降低了要求。薪酬公開網數據顯示,8月份之前,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金一直維持在每月1500元。[詳情]
● 大學生“回爐”漸熱 [詳情]
● 畢業生就業觀念悄然轉變 沿海人才進軍東北 [詳情]
● 應對就業難 大學生當推銷員提升"經驗值" [詳情]
   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還需更完備
  在國際金融危機下,明年611萬大學畢業生如何就業確實是一個復雜命題,就業政策也需要藉此進行綜合審視和制度革新,在更廣泛的層面進行供需考量和政策跟進。[詳情]
   大學生就業需要誰轉變觀念?
  所以要真正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題,必須在所謂教育産業各環節中建立完全權責對稱的體係。那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要想得以解決,高校迅速轉變觀念。[詳情]
   解決“就業難”須破結構性難題
  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當然需要學生們轉變就業觀念,高校加強就業服務指導,經濟形勢大好企業廣招英才,但是邊緣性努力只能是杯水車薪。[詳情]
   大學生應聘為何不敢談“薪”?
  不可否認,當前的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了很多企業的運營與發展,也間接地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以至很多大學生為了謀得一個職位,而不敢談“薪”。[詳情]
   以專項政策應對“就業寒冬”
  年末寒風襲來之際,中國也感受著撲面而來的“就業寒冬”。這一點,從農民工過早無奈返鄉的鋪蓋卷上可以感受,從屢屢傳出“裁員大名單”的危言中可以感受。[詳情]
   畢業生就業的蟄伏大計
  此輪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緊張使得許多企業的校園招聘會都被取消、堅持多年招聘新生的企業今年或緊縮員額或幹脆取消招聘。[詳情]
   應聘不敢談“薪”,社會不需這種理性
  應聘不敢談“薪”,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理性,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大學生就業遭遇寒流。大學生難免滋生“鴕鳥心態”,甘願犧牲個人權利。[詳情]
   就業“嚴冬”呼喚職業生涯規劃
  筆者建議高校在新生入學後即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根據學生自身優勢和興趣愛好不斷做出指導,幫助其更加明確的認知自身優勢和就業形勢。[詳情]
   請不要用怪異目光 看碩士簽約賣豬肉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應當依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盡可能地實現充分就業,這既是個人過上幸福生活的一個基本保證,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個調節閥。[詳情]
 
   從大學生應聘“豬倌”看就業觀念轉變
  必須指出的是,在呼吁人們轉變就業觀念的同時,我們也要在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制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詳情]
   碩士競聘賣豬肉崗位體現務實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依據實際綜合考慮,退而求其次,盡可能地實現充分就業,既是個人過上幸福生活的一個基本保證,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個調節閥。[詳情]
   大學生就業:轉變觀念天地寬
  俗話説得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社會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廣闊空間。只要我們大學生能主動轉變觀念,進一步開闊視野。[詳情]
   解就業難題莫把擴招當好招
  任何教育政策,都是有代價與成本的,不問代價,光盯著冒出來的那點“甜頭”不放松,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得更深。即便打著“緩解就業壓力”的光鮮旗幟。[詳情]
   “普通勞動者”的現實悖論
  金融海嘯成了大學生作為普通勞動者就業的契機?隨著大學生就業難的出現,各種各樣的論調也頻繁呈現在公眾面前,告誡的、擔憂的、抨擊的,不一而足。[詳情]
   一個利益杠桿撬動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西部就業,國家償還助學貸款”給我們啟示:市場經濟下,每個人都是理性經濟人,已不再恥于談利、逐利,只要合法,這不但不是壞事。[詳情]
   就業新政,畢業生冬天裏的一把火
  國際金融危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而就業形勢也不可能一直嚴峻下去,時間一過,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進一步解決。這只能是特殊時期的一個“緩兵之計”。[詳情]
   就業難,大學生選擇更務實
  其實,我們不應總抱怨,與其做一個滿腹牢騷的自己,倒不如踏踏實實地現在就做一個選擇。畢竟,我們已經邁開了堅實的第一步。[詳情]
曹小紅
  機遇將永遠給予那些有準備的同學
  我國地區間與城鄉間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得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難以形成大學生的有效需求。“中央提出一村一個大學生,走向西部是很好的選擇。”[詳情]
徐小平
  有用是教育的關鍵
  無論就業形勢好或壞,怎麼讓自己在就業市場上找到一個最佳的位置?最佳的位置,並不是説一個月十萬人民幣,五萬人民幣的工作,而是你的能力和社會的需求。[詳情]
蘇劍
  現在不缺大學生 缺的是民工
  “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學生已不再是社會的精英階層,而成為中國最基本的勞動力。當今中國不缺少大學生,缺少的是民工。”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蘇劍表示。[詳情]
 
紀玉山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門檻已經很低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紀玉山認為,在産業結構升級過程中,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等傳統産業結構受到衝擊,高附加值企業則會迎來契機。[詳情]
何帆
  大學生應該有“瑞士軍刀”的能力
  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道》財經觀察員何帆表示,現在的世界跟過去不一樣了以後的人才需求是這種綜合性的人才。[詳情]
● 北京將採取多項措施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詳情]
● 江蘇:將啟動"一村一社區1名大學生工程 [詳情]
● 珠海:為畢業生搭建實現夢想的自主創業平臺 [詳情]
● 山東濰坊出臺政策促大學生就業 [詳情]
● 青海開通高校畢業生資訊網 為大學生就業鋪路 [詳情]
 美國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挑戰
  美國實行的是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制度,就業完全依照市場規律運作。政府並不直接幹預和限制,而是由勞工部、學校、中介機構和用人單位協同安排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已經形成了良性的運作機制。[詳情]
 英國學生就業難影響還貸 大學畢業成“負翁”
  據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道,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許多公司紛紛暫停或削減了招聘計劃,令求學期間背負上萬英鎊貸款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措手不及。[詳情]
 日本:企業招聘人數5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日本經濟步入衰退,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面臨找工作難題。日本《日經周刊》最近針對國內大型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數量比去年減少1.4%,5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12月1日呼吁商界,維持就業穩定。[詳情]
 德國大學生就業面面觀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柏林經濟研究所所長齊默曼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盡管發生了全球金融危機,但全世界對受過良好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詳情]
大學生就業大事記
  ● 1950年
  當時的政務院發出《為有計劃地合理地分配全國公私立高等學校今年暑期畢業生工作的通令》。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第一屆大學畢業生的分配意見,對高等學校畢業生實行有計劃的統籌分配。
  ● 1951年
  《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發布,規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
  ● 1981年
  國務院批準《關于改進1981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工作的報告》。
  ● 1986年
  原國家教委出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 1994年
  原國家教委發出《關于進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試點意見》,提出國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針政策為指導,以獎學金制度和社會就業需求資訊引導畢業生自主擇業。
  ●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 2008年10月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突破104萬,創歷史新高。”[詳情]
相關背景
大學生就業寒意襲來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使金融機構出現連鎖性破産,並引發金融業裁員潮。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相關行業和許多企業面臨困境。[詳情]
沿海企業破産倒閉嚴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此前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