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節後企業用人和勞動者求職高峰。記者在中小企業大省浙江採訪時發現,因為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今年勞動力市場上薪資標準較去年有所提高,不少用人單位在招工時都明確表示將簽訂勞動合同並為勞動者繳納社保。
  不過就在勞動合同法為處于弱勢的勞動者“撐腰”之時,也有一些企業耍起了花招,想盡辦法應對勞動合同法可能帶來的影響。在花樣百出的企業面前,有人驚嘆説,在求職場上,作為勞動力出賣方的勞動者遠沒有買的精。[詳情]
  在勞動合同法“構建勞資關係新格局”的起步階段,恰逢節後求職季節的來臨,人才招聘市場的熱度如何?廣大勞動者對新法給予就業“飯碗”的呵護,還有哪些期待?
  3月2日上午,位于上海萬體館的綜合人才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記者從上海各大人才招聘市場獲悉,自春節後2月17日至2月底,上海各類招聘會已舉行了近百場,數量和規模為歷年來最多。據統計,在過去半個月內,招聘企業共推出10余萬個崗位,吸引了近30萬名求職者。“‘金三銀四’明顯前移了。”上海新發現人才服務公司總經理劉保存説。在人才市場上,每年的3月、4月往往是招聘高峰,被稱為“金三銀四”。有跡象表明,今年的招聘高峰比往年來得更早,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在2月份就已“扎堆”舉行。[詳情]
  隨著一場緊接一場招聘會的舉行,廣東勞動力服務和職業中介市場開始火爆,提前進入了節後招工求職高潮。
  “今年招聘市場整個用工平臺來得比往年早。”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張寶穎説。
  記者近日在廣州多個大型勞動力招聘市場採訪感受到,招聘企業代表與求職人員都懷著急切的熱情參與其中,一些新的資訊開始傳遞出來——在勞動合同法實施、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背景下,今年廣東的勞動力市場呈現企業和民工“兩不慌”的局面。企業招聘人員更看重的是技能與經驗,外來工也左挑右揀尋找更適合自己、“有前景”的崗位。[詳情]
  “最近不少企業請我去講用工的法律問題,也有員工打電話咨詢加班工資。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宗偉對記者説。
  廣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記者近日在福建沿海民營企業眾多的泉州、廈門等地採訪發現,這部新法對民營企業傳統的用工機制帶來的衝擊開始顯現。業內人士表示,新法使用工企業人力成本大幅提高,民營企業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勞動密集型企業新一輪的優勝劣汰正在到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