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節後企業用人和勞動者求職高峰。記者在中小企業大省浙江採訪時發現,因為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今年勞動力市場上薪資標準較去年有所提高,不少用人單位在招工時都明確&&將簽訂勞動合同並為勞動者繳納社保。 不過就在勞動合同法為處於弱勢的勞動者“撐腰”之時,也有一些企業耍起了花招,想盡辦法應對勞動合同法可能帶來的影響。在花樣百齣的企業面前,有人驚嘆説,在求職場上,作為勞動力出賣方的勞動者遠沒有買的精。
喜看變化:漲工資 簽合同 繳保險
元宵節一過,隨着民工返城高峰的到來,浙江省內各大勞動力市場開始人潮涌動。記者在該省的一些外來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走訪時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絕大部分用人單位都在今年提高了起薪點。 在位於航海路的杭州市外來勞動力就業服務中心,記者碰到了剛從老家過來找工作的安徽姑娘徐妍,她正在一筆一畫地往紙上記着用工企業的&&電話。“下了火車把包扔在老鄉家裏就直接過來了,看看能不能搶到什麼好工作。”徐妍説。 21歲的徐妍去年在杭州市彭埠鎮的一家製衣廠上班,一天工作差不多12個小時,雖説是計件工資,但是平均起來每月最多也就拿一千兩三百塊錢。“1200太低了,至少得1500,現在熟練縫紉工找工作不難,就是想找份工資高點的,所以一下火車就先跑過來看看。”徐妍開心地對記者説,“好像今年工資都漲了點,剛看的幾條招工信息開出的工資比去年都多幾百塊錢。” 杭州市外來勞動力就業服務中心的統計發現,年後的用工市場上,不少企業都將起薪標準往上抬了100至200元,促使企業提高底薪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合同法的實施,讓外來勞動力普遍提高了對工資和待遇的預期。 除提高工資待遇外記者還發現,在勞動合同法的督促下,不少用工企業在跟打工者接觸時,都明確提出了一旦錄用就簽勞動合同,同時繳納社會保險等。在杭州市外來勞動力就業服務中心,記者假裝求職者向一家企業打聽錄用後是否會簽署勞動合同時,招工人員善意地提醒:“小夥子,你可能不知道,現在有了勞動合同法,我們不跟你簽合同就是違法了。” 正是受勞動合同法實施的影響,進入新年以來,浙江省一些地區出現了參加社會保險人數激增的現象。在浙江省嘉興市,今年1月份以來新增參加社會保險人數15092人,相比去年12月凈增了5000多人,其中不少人是首次參保。在參保人數明顯上升的同時,續保人數也同比增加了42%。
企業應對勞動合同法的花樣多
作為中小企業大省的浙江同時也是製造業大省,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中小企業的生存之本就是廉價的勞動成本。因此,從勞動合同法開始起草以來,就一直有企業在驚呼“狼來了”。年前記者在一些企業採訪時,談到2008年面臨的發展之困時,企業家們紛紛將勞動合同法帶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列入其中,精於算計的企業家們也早早就開始盤算如何規避勞動合同法可能帶來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連續兩次簽訂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後,就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為此,不少企業將原本一年一簽的合同改成了三年一簽或者五年一簽,從而延長了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時間,甚至有企業傚法華為要求員工辭職後再簽合同的做法。在杭州一家房地産公司上班的袁明亮告訴記者説:“我們公司要求大家在去年元旦前都辭了職,然後在過年後重新簽了合同,合同從原先一年一簽換成了三年一簽。” 有的企業為了避免跟員工簽勞動合同,乾脆讓員工寫條子證明是自己不願意簽合同,與此同時公司給予員工一定的物質補助。記者調查發現,在IT業這類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行業中,不少小公司都採取了這種做法。在杭州一家網絡信息公司上班的宋建軍説,老闆要公司裏的五個人自己選擇,要麼簽合同,工資少發;要麼自己聲明不簽合同,每個月多發400塊錢。 更有一些精明的企業,為了躲避勞動合同,乾脆將崗位設定成了兼職崗位。採訪中記者假扮求職者向一家經營醫療器械的公司諮詢時,該公司招聘人員陳小姐説:“我們公司現在不招在職員工,所有業務員崗位全部兼職。”記者不停地追問“連一個在職的都不要嗎”,這名姓陳的女士沒好氣地對記者“坦白”,不招全職人員就是為了不簽合同,其實兩者工作內容和收入沒差別。 有的企業為降低成本,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就開始通過“隱性手段”裁員。在寧波北侖開發區一家傢具出口企業打工的方正榮告訴記者,廠裏今年跟所有工人都簽了勞動合同,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廠裏就開始降工資。“原先廠裏有1000多號人,過完年回來少了100多人,工資太低,很多人不願意來。”方正榮在電話裏對記者説。
法律尚存“死角”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在對企業用工形成衝擊的同時,也讓外來務工者的權利意識增強了不少。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中小企業仍然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重災區,一些行業甚至對勞動合同法表現出了令人詫異的“免疫力”。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家政服務行業,很多家政公司不與員工簽訂合同,只是充當員工的中介。有家家政公司的經營人員向記者吐苦水説:“家政行業門檻低,競爭比較激烈,本來賺的就是微薄的人工費,如果簽了勞動合同,每年每個員工要多支出很大一部分,那就沒錢賺了。”由於家政行業風險性較高,除經營成本外,風險成本也是家政公司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我要是跟公司簽了勞動合同,萬一出點什麼事情他要負責的,很多公司都怕這個。”在杭州裝空調的江西人許良説。 令記者感到費解的是,不光是企業不願意簽勞動合同,還有很大一部分求職者也是如此。記者從紹興、杭州兩地就業管理部門了解到的信息是,有將近半數的外來打工者在求職時對是否簽勞動合同&&無所謂,這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人明確&&不願簽勞動合同。這是為什麼呢? “合同合同,還不知道能不能起作用呢。”江西人周阿根的回答顯得比較有代表性,一些打工者對勞動合同法了解有限,對它能否起效尚存疑慮。周阿根説:“勞動合同法我也聽説了,什麼內容我不知道,我只想有了法律能漲點工資,其他的我不管。” 明確拒絕簽合同的那部分人,打的則是另一把算盤。原來,不少企業都實行了不簽勞動合同就在工資外多發一筆錢的做法。由於流動性強,在民工們看來,繳納社會保險還不如有錢就“落袋為安”。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