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後國際金融體系重構中亞洲的角色
2011-12-21   作者:記者 徐培英 鐘源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社科院副院長 李揚:
  儲備貨幣多元化已是一個事實

  幾年前我訪問韓國的時候,當時兩國對於加強中韓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都有強烈的衝動,危機的發展使得這樣一種合作交流的必要性日顯突出。我們今天的題目叫做“危機後國際金融體系重構:亞洲的角色”。
  這個問題當然非常重要。這次危機從根源上來説,應當是發達經濟體消費滯脹的經濟發展方式出了問題,在消費滯脹這樣一種發展方式主導下,西方國家普遍的儲蓄率很低,收入增長也不是那麼快,但是消費得到刺激,得到鼓勵,於是就出現了負債,出現了債務,債務日積月累,就成為債務危機。這些發達經濟體,比較突出的,比如説美國、歐洲一些國家,都陷入債務危機。這些國家,他們恰好也是國際貨幣體系中國際儲備貨幣的構築者,這樣就産生了一種可能,他們把自己國內那些不合理、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傳遞到世界其他國家去,或者説得嚴重一點,這樣一種惡果又由其他國家來承擔,這就是國際貨幣體系在中間發揮的作用。因此,在危機發生之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理所當然成為主要議題之一。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體系建設的核心的問題,首先是解決儲備貨幣的選擇問題,而且迄今為止關鍵貨幣的選擇是選擇一種貨幣,但是經過這次危機,應當很清楚了,在未來一個很長時間內,儲備貨幣不可能是一種,這是一個結論。這種狀況不是一天了,在佈雷頓森林體系最興盛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法國法郎等等被逐漸接受的時候,其實儲備貨幣的多元化已經開始了,後來又有了歐元,到今天,美元也就是佔50%多。
  就國際貨幣體系中儲備貨幣的選擇而言,現在全社會都在討論增加人民幣的問題。這個事情不用過於張揚,因為這個事情不因我們想幹它就會存在,多元化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人民幣當儲備貨幣的問題基本上已經是定論,未來幾十年都是這樣。在未來一個很長時間內,儲備貨幣不可能是一種,這是一個結論。目前國內在討論,用什麼東西替代美元,我覺得沒有意思,我們活着的幾十年看不到單一貨幣存在的情況。
  當儲備貨幣多元化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時,這些貨幣之間怎麼樣結成一種關係,使得全社會能夠獲得一個穩定的貨幣錨才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另外,如果匯率問題有一個答案的話,接着就有一個國際收支體系下的協調機制問題。
  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在亞洲中國、韓國、日本無疑是最重要的國家。在改革國際貨幣體系過程中,中韓日三國精誠合作、密切交流、深入探討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黃金將成為國際金融市場先行指標 2011-11-18
國際金融精英共構"全球金融新框架" 2011-11-09
溫家寶: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結束 2011-10-16
李克強:中國願與世行共同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2011-09-0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