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後危機時代再論金融監管
2010-10-27   作者:記者 方燁 實習生 馮宇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

  現場問答

  問:您説危機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一個是信貸、一個是資本市場,還有一個是貨幣危機。縱觀現在的中國,M2比GDP已經非常高了,已經接近200%了。在這種情況下,您如何看待我國的貨幣環境?
  曹遠征:M2對GDP的比例,中國確實比較高,大概是接近200%,但這好像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為什麼它的速度這麼快?中國過去是計劃經濟,有很多非交易産品進入交易,比如説土地,它一定需要對應貨幣,所以貨幣供應量會表現得快一點。
  這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貨幣流通速度在加快,就是交易頻度在加快,一個就是交易量在增加。
  我們現在的GDP並不完全是貨幣化的GDP,GDP的統計是有問題的,是被低估了,這個是貨幣化的問題。這裡最主要是要看它的基礎交易過程是不是在加快,比如説土地的貨幣化,包括將來如果排污權都可以貨幣化的話,會需要更多的貨幣補充。

  問:我們國家的內需結構已經非常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又相繼&&了一些房地産調控政策。在您看來房地産會綁架我國經濟嗎?我國會不會重蹈當年日本和美國的覆轍?
  曹遠征:房地産之所以在經濟當中佔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因為它牽扯了四五十個部門。上游有鋼材、水泥、建材,下游甚至到傢具、家電乃至到窗簾。因此房地産如果波動的話,會對上下游行業産生較大影響,會極大地影響GDP,這是經濟學家所擔心的。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首先關注的問題就是房地産調控如果過嚴,影響到這四五十個部門,最後導致經濟下滑太快,最後沒辦法時還得再松開,再刺激房地産以維持經濟增長。在2008年的時候中國已經開始説房地産要調控,但是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以後,就開始刺激房地産,才出現現在這樣的局面。
  人們擔心2008年初的歷史會不會重演?我説不會,道理很簡單。去年經濟增長8.7%,出口增長負貢獻4.15%。如果今年出口是零貢獻或者正貢獻呢?那就是8.7%加4.15%,會超過12%,其實今年一季度已經驗證了這個,達到了11.9%。儘管我們説世界經濟還在低迷之中,還是恢復得不很快,但是我想告訴大家,今年出口肯定是正增長,而且增速不低於25%。因為在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中國出口增速是48%。如果中國出口是正貢獻的話,那二次探底就不會出現了。房地産在GDP當中佔的比重是兩個百分點,也就是説只要出口正貢獻,經濟增長速度在9-10之間,中國就肯定能忍受兩個點的下滑。因為總的經濟增速還是在8%以上,這是政策不會松動的很重要的原因。

  問:您認為工資明顯的增長大概需要多久?傳説中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否具有可行性?
  曹遠征:日本當時提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時候遇到這麼一種情況,他們發現居民收入要提高,除了靠改變結構以外,很重要的是在初次分配中工資增長速度要快於其他的增長速度。所以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就是讓每年的工資增長速度提高7%-8%左右,這樣大概10年就可以翻一番。而在中國,勞動生産率每年提高5%左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要調整結構,只要在這上面再加幾個百分點,就可以實現居民收入倍增。這是日本人的經驗。
  日本是1959年提出這個概念,60年代開始執行的,7年時間實現了收入翻番。我們説5%的增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現在好像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已經提出,希望每年增長15%,那大概最多六、七年的時間就可以翻一番。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