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後危機時代再論金融監管
2010-10-27   作者:記者 方燁 實習生 馮宇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

  金融危機後的監管新動向

  曹遠征説,在中國,現在如果想要貸款買房子,首先要首付30%,其次銀行要看看你的收入證明,然後銀行要用你的房産證做抵押。其實那三個東西都是用來防範風險的技術。
  什麼叫首付?首付是防止自願性違約的。如果你首付三成,就意味着房價不跌破30%,你就不會到銀行賴賬,你還會給銀行還錢。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出現,並不是窮人還不起錢了,而是富人借了錢,但是他沒有付首付。然後他突然發現房價跌了5%,就不還銀行款了。首付比例越高,違約的比例就越低。
  收入證明,這是防止被動性違約的。
  第三條是抵押。從防範風險意識上説,如果前兩條都防不住,只有第三條,防範銀行的風險。
  什麼叫次貸,就兩條:不要首付,不要收入證明,所以叫零首付零文件。於是任何人都可以貸款買房,只要你想貸,銀行就全款貸給你,而且也不審查你究竟是幹什麼的。這時銀行就已經放棄了防止資源性違約和被動性違約的措施,就唯一靠一條——這房子得漲價。只有漲價,才能覆蓋銀行的風險。不幸的是後來房子不但不漲價反而跌了,同時許多人把房子給了銀行,結果銀行收了一堆破房子,但是按原價賣不出去。這就是此次危機的發作根源。
  而把危機進一步加劇的是“資産證券化”及各類名目繁多的創新衍生品。次貸因為沒有首付,沒有文件,所以違約風險很大,不把它打包成債券賣掉,投資者不大會接受。所以金融機構出面把它“加工”一下,就成了次債。這個“加工”也很簡單,就是把各種各樣的東西全部放在一起,然後給它分一下,定成各種價錢,這就是大家知道的CDO。還有另外一個加劇此次危機的東西,是CDS(信貸違約掉期)。
  AIG公司倒閉完全是因為這個。它給次貸賣了一個保險,就是AIG公司拍胸膛説你買這個東西如果違約了我來給你賠。這時候當然投資者很高興了,第一次貸利率比較高,打包成債券收益率就比較高,第二還有人擔保説出了問題他賠,結果全球的投資者都參與進了這個市場,於是金融危機就這樣傳導到全世界。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監管者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課題:
  第一,系統性風險儘管是不確定的,但是一定要控制杠桿率,杠桿率不能太高,得遠離臨界狀態。怎麼控制?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提高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比例。
  第二,一些重點地方要進行防範。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頭10年,金融領域最偉大的發明有三個,一個是資産證券化,第二個是CDS保險,第三個就是所有機構都進行表外經營。現在表外經營出了問題,結果表外的爛賬向表內轉移,把大機構都拖垮了,英國的巴林銀行、美國的AIG都是這種情況。
  第三,産品的鏈條不宜太長。從信貸市場穿過資本市場,這麼長的高杠桿産品是有問題的,所以以後這種産品要受到嚴格的監管,甚至有些産品應該被取消
  第四,金融機構很多活動都是場外交易,而且過去做金融創新很重要的是為客戶服務,然後量身定作一套金融産品,這些是不記入中央清算系統的。然而這次雷曼兄弟倒閉,很重要的原因是突然發現它是一個清算系統,還有表外業務。這個帶有清算功能的機構一倒閉,就帶着整個跟它有關係的機構全部垮掉了。要解決這個問題,是要把清算功能從金融機構分離出來。這是監管的另外一個方向。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