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發展需要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2010-10-13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百姓認為:房産是風險最低的投資品

    在此次中國消費金融論壇上,為期三年的“清華-花旗中國消費金融與投資者教育調研”報告也同時發布了第二年度調研結果。2010年該調研收集了來自全國24個城市約5200個家庭的樣本數據,獲得大量翔實的第一手相關資料,並為下一步分析與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
  報告顯示,隨着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消費金融近年有了長足的進步。據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僅短期消費信貸在2009年末就達到了6377億元。此次調研提供了一系列關於城鎮居民家庭財富狀況的有意義的數據,其中包括:
  我國2009年城鎮家庭年均稅後總收入為50997元,家庭總資産為406536元。其中房産仍然是家庭的最重要資産,約85%的受訪者&&擁有自有房産,佔家庭總資産比重73.44%。而定期存款、活期和現金存款居於其次,股票、基金、保險、國債的份額較小。
  在投資組合上,調查結果顯示,有大約17.68%的家庭持有股票。在持有股票的家庭中,多數家庭持有1-3隻股票。家庭通常持有的基金的比例約為13.25%,這個比例低於股票的持有率4個百分點。
  在家庭對於投資産品風險的認識問題上,中國老百姓都認為房産是風險最低的投資品種,這對於理解為什麼中國的房價持續偏高有密切&&,老百姓認為買房産最安全,比保值品風險少,比黃金的風險低,買房子,貴一點也沒有關係,風險最低。
  約有1/5的家庭有負債,家庭的負債率佔比約為20.45%。就整體受訪者而言,家庭平均資産負債率為4.01%,這説明我國城鄉居民仍然以儲蓄為主,負債率較低。
  家庭風險厭惡可以看出中國家庭願意做哪些選擇。調查情況如下,願意得到高風險高回報的為9.10%,30.10%的人願意承擔平均風險接受平均回報,16%是只能承擔較低風險接受較低回報,29.5%的人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這樣的一個風險厭惡的偏好,對於金融行業具有很大的 啟發意義。
  除了整體家庭財富情況,該調研還重點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意識和習慣進行考察,力圖通過家庭儲蓄、投資和融資等多項經濟活動全方位理解消費者金融行為,了解消費金融的潛在市場。其中調查發現:
  總體來説,家庭總財富越高,理財意識客觀上越強。在家庭總資産達到20-50萬的主力人群中,有理財規劃的比例達到62%。從家庭理財規劃的年度對比看,隨着家庭財富的增長,家庭理財規劃的比例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當問及家庭理財信息來源時,親戚、同事;電視、電台的廣告、報紙、雜誌的宣傳,在信息來源中所佔的比重較高,分別佔到調查人群的22%,21%和19%。而理財顧問、律師或會計師、銀行、經紀人、保險公司所佔的比重較低,普遍只佔到5%以下。這表明,家庭對專業化的理財信息渠道了解不多。
  實現財富增值和平衡收支仍然是家庭理財的主要目的。從家庭儲蓄的主要動機來看,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子女教育、養老為最主要的目的。
  由於手續簡便等原因,親戚朋友仍是城鎮居民家庭融資的第一渠道。其次才是銀行、民間借貸和個人、非銀行正規金融機構。
  信用卡是問卷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被問及是否申請過信用卡時,74%居民&&沒有信用卡,只有19%成功申請過,7%沒有成功。美國每個人七張卡,現在我國平均每個人不到一張。


123456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首家中外合資消費金融公司在蓉開業 2010-03-02
我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揭牌 2010-03-02
全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面世 2010-02-26
首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准開業 2010-02-26
首家外資消費金融公司落戶天津 2010-02-2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