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發展需要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2010-10-13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融監管部門應制定統一規則

  張健華認為,對廣大金融消費者的權益進行保護有幾方面的意義。
  第一,金融消費者保護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部分,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關鍵問題。我國要想發展金融産業,首先必須考慮到為客戶服務,對客戶權益進行充分的保護。片面強調金融機構自身的利益,淡化消費者保護,忽視消費者權益,最終會導致消費者産生風險厭倦和離場情緒。
  美國次貸危機也説明必須加強和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是導致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費者普遍缺乏金融專業知識,難以識別五花八門的金融産品背後的陷阱;監管部門缺乏對消費者的保護,消費者容易受到矇騙,購買大量不適合他們的金融産品。次貸危機以事實説明必須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也是維護金融穩定、消除金融風險隱患的重要保障。
  第二,消費者保護還可以起到保證雙方公平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作用。張健華認為,如果金融機構和消費者雙方利益都受到保護,讓經營管理者的利益與所有者利益趨於一致,就可以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金融機構做好消費者保護,不僅僅對消費者有好處,而且對機構自身和國家防範金融財政風險也是大有裨益。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張健華認為,這首先要區分監管和消費者保護的關係。
  張健華説,消費者保護在國外金融監管領域早已有之。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分為兩部分,一個叫做基於風險審慎性的監管,一個叫做合規性的監管,這兩部分的監管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美國還有一部專門的《社區再投資法》,法律要求金融機構從當地吸取存款,要服務於當地發展。
  張健華進一步指出,監管是一個大概念,裏麵包括了風險監管和消費者保護兩方面內容。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兩者的目標和原則不完全一致,關注的重點也不完全一致。
  當然,兩者之間也存在着&&。因為監管當局有日常的監督權、檢察權,在日常檢查當中把消費者保護作為重要內容來抓。這種保護分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微觀層面可以小到消費者保護個案,或者針對某種具體産品和某個消費者。
  總的來説,監管又需要具有宏觀視野。為什麼需要有宏觀層面的監管?第一,對於一些設計複雜的金融産品,到底由哪個部門和機構負責監管是一個重要問題。比如,一些金融産品既跨證券業,又跨保險業,這種跨市場的金融體系具有複雜性,而我國的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是相互分離的不同部門,一旦出現問題會非常複雜,沒有某個部門和機構可以單獨負責。
  第二,現在居民財富不斷增加,理財産品也在增多,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在開發理財産品,所有機構的理財産品還並不一樣。信託行為和産品開發依據《信託法》,證券和投資基金有《證券法》,相互之間有一定&&,但是一些規定並不都一樣。不同機構的監管規則不完全一樣,這就給金融機構或者個人監管套利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給金融消費者帶來損失。隨着綜合經營範圍越來越大,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成為一種趨勢。從這點來看,需要一個部門和機構制定統一的消費者保護的游戲規則。至於是否需要其他的監管,要不要其他的機構參與還是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會自己監管,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問題。


123456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首家中外合資消費金融公司在蓉開業 2010-03-02
我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揭牌 2010-03-02
全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面世 2010-02-26
首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准開業 2010-02-26
首家外資消費金融公司落戶天津 2010-02-2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