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作為新政策目標
2010-09-10   作者:李建民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文章索引

人口均衡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
人口發展方式的轉變
我國人口均衡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人口均衡發展的突破口、手段和動力機制
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戰略的準則
人口均衡發展涵義

  我國的人口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新的人口現象和人口問題不斷出現,人口與發展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我國過去實行的人口政策無論是從政策目標來看,還是從政策手段來看,都是一種非均衡戰略。在生存與發展都面臨着人口增長巨大壓力的情況下,這種非均衡戰略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並且在迅速降低人口生育率和自然增長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這種戰略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後果,特別是人口結構性失衡問題。我國人口、社會和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人口與社會和經濟發展關係正在發生着轉變,人口問題的性質正在發生着轉變,解決人口問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基礎正在發生着轉變。在新形勢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選擇。

    李建民,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198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系並留校任教。曾先後在印度和美國進修,1991年獲南開大學“人口經濟學”專業經濟學博士學位。1995年起任教授,1997年起指導博士研究生。1993年3月至2004年1月曾任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主要兼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常務理事。

  人口均衡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

  人口自然結構(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是人口系統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正常的社會條件下,人口的性別結構(特別是出生性別比)一般是處於穩定的均衡狀態,並且主要是生物學規律的支配。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失衡是一種異常現象。與性別結構相比,人口年齡結構相對不穩定,並且與人口再生産以及遷移有着更為直接和密切的關係。人口年齡結構及其變化既決定於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及其變化,同時也影響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水平及其變化。
  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變化之間的動態平衡是人口均衡發展的核心,也是人口均衡發展的基礎。人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人口變化既受生物學規律的支配,也受社會、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影響。任何一個時點上的人口狀態都是過去人口變化的結果,同時也是未來人口變化的前提。因此,人口均衡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和長期的過程,由於人口發展的內在規律和人口變量之間的密切關聯,以及人口變化影響的傳遞機制,某一人口因素的變化一般都會帶來多種人口後果,並且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遞次出現。此外,人口變化後果及影響的消除也是一個逐步的、長期的過程。因此,相對於人類社會其它系統而言,均衡發展對於人口系統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人口均衡發展更注重人口各要素變化之間的平衡,更注重人口變化各種後果之間的平衡,更注重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更注重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平衡;同時,也更強調避免人口系統出現劇烈的甚至破壞性的震蕩。人口均衡發展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系統過程。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人口均衡發展的路徑和方式也會不同。在我國當今社會,人口迅速轉變帶來的各種人口後果及其對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的影響正在陸續顯現,並且利弊互見。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也正在改變着人們的各種人口行為。這些變化正在把我們帶入一個有更多變數和不確定性的人口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應該成為我國人口發展的戰略選擇。
  人口均衡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口發展與外部環境的均衡,即人口的規模、質量、結構和分佈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這對於一個國家的長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來説至關重要,也是實現人口均衡發展的落腳點。在現代社會,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均衡關係有兩個突出的特點:第一,人口均衡發展的程度是以人類社會發展需求為標準的,即人口規模的適度、人口質量的提高、人口結構和人口分佈的合理,等等,都是以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標準。第二,人口均衡發展的是高度動態的,這源於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人口均衡發展關係中包括了三大系統:人口系統、自然系統、社會經濟系統。在這三個系統中,人口系統和自然環境系統的變量具有“惰性”,它們的變化相對比較緩慢,變化的周期也更長。但是,社會經濟系統中的變量則非常活躍,並且往往引起其他兩個系統要素的變化。由於社會經濟系統要素的活躍,從而使三個系統的均衡關係具有動態性。當社會經濟條件發生變化時,特別是科學技術快速進步時,都會使人口與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的關係發生變化,也會改變人口均衡點。因此,人口均衡發展的不僅具有長期性,而且具有動態性。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統計局:將借人口普查了解空置房信息 2010-09-02
化解人口普查的疑慮有多難 2010-08-27
法國7月份失業人口減少0.5% 2010-08-26
人口普查捎帶不上空置率 2010-08-20
解決北京人口爆炸問題的根本出路 2010-08-17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左曉蕾:信貸此時放鬆調控將前功盡棄[思想頻道]謝和平:發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術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