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發展縣域經濟不必一味追求高精尖
2010-09-06   作者:顧仲陽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去西部調研,發現縣域經濟工業化明顯加速,工業園建設如火如荼。工業園裏都有什麼項目?電子、生物、醫藥……當地領導自豪地介紹,為加快産業升級,他們上了不少高精尖産業,並&&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私下聊天,筆者追問:工業園裏是否該同時多上點勞動密集型産業,以便更好緩解就業壓力?地方領導不以為然:“現在我們要集中精力搞産業升級,多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真有點顧不過來了 。”
  很顯然,在地方領導眼裏,高精尖産業成了香饃饃,勞動密集型産業則是燙手的山芋,甚至是産業升級的淘汰品。 筆者注意到,不少地方,除了返鄉創業園裏有一些農産品初級加工項目,勞動密集型産業數量不多,亮點更是乏善可陳。
  勞動密集型産業真的過時了嗎?高精尖産業,很多生産環節都是機器代替人工,容納就業能力可想而知;勞動密集型産業,看起來並不時髦,但它對就業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小覷。有專家估算,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密集型産業對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況且,勞動密集型産業本身也有較大升級空間。
  就業是民生之本。從縣域經濟來看,隨着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少富餘勞動力等待轉移就業,壓力着實不小。全國情況也是如此,農村還有1億多過剩勞動力,城鎮還有很多失業或零就業家庭,每年還有不少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窩蜂地奔着高精尖産業去,誰來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
  眼光再放遠點。按照國際經驗,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幾乎是每個國家工業化必經階段。美國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持續了110年,日本持續了80年。目前我國的工業化剛從初期邁入中期,今後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勞動力資源優勢仍是我國的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産業仍是我國工業化的一大動力。
  産業升級是一個漸進過程,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産業轉型用了半個多世紀。産業轉型升級當然意味着高技術含量,但同樣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因為,每個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上都有産業高端,不能簡單地把勞動密集型産業作為産業升級的淘汰品。沿着勞動密集型産業往深處挖,都能發現高精尖的産業制高點。比如,傳統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但産業鏈條的這頭——生物育種是戰略新興産業,産業鏈條的那頭——農産品精深加工不少也都是高精尖産業。
  縣域經濟如何選擇産業,如何處理高精尖與勞動密集型産業的關係呢?筆者認為,縣域經濟應該因地制宜着力培育自己的主導産業,不必一味追求高精尖。從縣情出發,選擇合適的主導産業做深做透,三産聯動,高精尖與勞動密集型産業並重,打造當地産業核心競爭力,既可撐起一方經濟,又能惠澤民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黑龍江&&五大類政策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2010-07-09
權力下放:中國縣域經濟“新引擎” 2009-12-30
山東鄆城:科技“引擎”助縣域經濟發展 2009-12-07
突破瓶頸 四川省宜賓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新路 2008-12-19
2070個縣域經濟體佔全國地區生産總值六成 2008-09-1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動蕩時代的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思想頻道]張五常:儲蓄與投資不是兩回事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