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資本盈利的角度看,除了房地産業,民資還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嗎?“新36條”的落實雷聲大,雨點小,儘管一些壟斷行業向民營資本拉出“歡迎橫幅”,儘管20多個部委協力為民資開道,然而卻難見實質動作。這也就無怪浙江資本紛紛毫無新意地涌入房地産業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房地産業已經成為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重頭。 浙江民營經濟重鎮溫州,8月19日發布了
一份“2010溫州市百強企業”排行榜,值得一提的是,與房地産沾邊的企業高達50多家。 一些耳熟能詳的溫州傳統製造業牌子,已經紛紛脫下了外裝,在房地産行業中大撈一筆已經成為企業家圈子的共知。做服裝的現在賣房子、做電器的也在賣房子,包括康奈、奧康、報喜鳥、莊吉、喬頓、法派、高邦、德力西、人民電器…… 常年關注浙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奇洪,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由於浙江投資環境欠佳、産業升級緩慢、過度熱衷於房地産等短期投資,近五年來,浙江的經濟與江蘇、廣東、山東幾個一線省份相比,出現了過早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