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工資條例難産深層原因不可忽視
2010-09-02   作者:吳學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由於在工資集體協商、壟斷工資管理等核心要點上仍存在爭議,眾所期待的《工資條例》今年年內恐難以&&……
  隨着社會各界對於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形成共識,如何提高廣大勞動者收入也有共識。為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正在制訂的《工資條例》倍受關注。因為擬定中的《工資條例》規定了“同工同酬”“工資集體協商“等內容,也波折四起。此前有消息説,該條例年內即可&&,隨後就有媒體更正,“由於阻礙重重,《工資條例》即使進展再快,也難以在年內&&”。
  《工資條例》之所以難産,據説是因國有壟斷企業從中作梗。但是筆者認為,《工資條例》難産的阻力很多,單單把矛頭指向壟斷國企,顯然有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之嫌。實際上,真正妨礙《工資條例》&&的因素,恐怕還是“人口紅利”帶給中國比較優勢的神話,這個比較優勢就是廉價勞動力。而這個比較優勢的神話,極有可能被勞動者工資提高所打破。這對於靠低工資粗放式發展模式來支撐政績的各級官員,有着天然的工資上漲過敏症,他們對工資增長帶來的後果充滿想象的恐懼。
  《工資條例》被認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標誌性內容,其&&越延宕,越昭示着收入分配改革難度之大。現在,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專家還是草根,無論公共平台還是私人空間,收入分配改革都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或許,國民收入差距擴大,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個問題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它,或者明明是心知肚明,也囿於某種利益祈求,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收入分配不公早已有之。隨着經濟發展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加上房地産的吸金效應,使得國民財富分配發生畸變,很多人從財産上看已算是小康,但從實際可支配的收入上來看,仍在貧困線下掙扎,以至於民間消費不足,反過來阻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0年前,斯密在《論勞動工資》中就曾討論了提高工資反過來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産率的機理。針對這個低工資神話,斯密提出過完全不同的工資理論“社會最大部分成員境遇的改善,決不能視為對社會全體不利。有大部分成員陷於貧困悲慘狀態的社會,決不能説是繁榮幸福的社會。而且,供給社會全體衣食住的人,在自身勞動生産物中,分享一部分,使自己得到過得去的衣食住條件,才算是公正。”
  現在,對於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中央高層已有清醒認識,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初就曾説過“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甚至政權的鞏固。”由此可見,漠視收入分配差距日趨擴大,勢必會積聚巨大的社會風險,它的直接後果是,任何旨在縮小國民收入差距的行動都將被化為無形,從而使喧囂終歸沉寂,也讓人們對於翹首期盼的“收入新政”失去耐心,最終危及“社會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可以説,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需要各級官員、企業經營者必須明白一個膚淺而又深邃的道理:勞動者報酬趨向合理,不僅是經濟繁榮的産物,也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動力和源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人保部:沒説過"工資條例"年內&& 2010-07-26
《工資條例》有望年內&& 10省市試點專職協商 2010-07-21
[議事壇]《工資條例》不要玩密室游戲 2010-06-02
《工資條例》年內難以&&説法引發網民熱議 2010-06-01
《工資條例》應體現就業優先原則 2010-06-01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動蕩時代的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思想頻道]張五常:儲蓄與投資不是兩回事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