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種田無薄利糧食安全難説沒問題
2010-09-01   作者:洪巧俊  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6年來首次出現夏糧減産。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8月26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報告時指出,糧食産需缺口擴大,水土資源約束增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科技支撐力不強,種糧比較收益長期偏低等五大問題,已成為我國保障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央視《新聞1+1》8月31日)
  糧食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在近段時間特別高,因為各國的糧價在天災的影響下,已經開始往上漲。中國的糧價會不會持續上漲?會不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不少專家對此都持否定觀點,我卻始終保持警惕。
  考慮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應思考中國現在的農業生産模式。糧食生産不像生豬生産,當農戶不再養豬,反而催生了養豬大戶,從而形成了規模效益。而糧食生産很難形成養豬那樣的規模效益,這是我國土地分配製度決定的。目前分攤耕地都是按每個家庭的人頭計算的,他們寧可撂荒,也不願把土地讓給別人。當種糧能賺錢時,農民們顯然捨不得撂荒;當種糧虧損時,他們就會只種自己吃的一點田,其他的耕地就荒廢掉。這種情況在不少地方已經存在。
  儘管國家提高了種糧補貼的額度,提高了糧食價格,卻趕不上生産成本的漲價速度。有數據表明,最近25年,種子價格暴漲了數十倍,肥料、農藥、柴油、除草劑等都是如此,可是商品糧價格只漲了6倍左右。
  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早在1994年就寫了一篇報告《誰來養活中國》,他説,中國將出現2.07億噸至3.69億噸的穀物缺口(指在20年後),相當於目前全世界穀物總出口量(2億噸)的1至2倍。假設他的話成立,中國有能力進口那麼多糧食嗎?答案是中國有這個能力,因為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可問題是,誰能提供那麼多糧食?
  一方面,中國在進口糧食,另一方面,農田被撂荒。布朗所説中國的糧食問題是技術問題,其實根本不是,而是糧價問題,是種糧能不能養家糊口和賺錢的問題。我比較讚同經濟學家張五常説的:“只要糧價足夠高,在公路上都可以種出大米。”當種糧虧損,農民就會少投入、少收成,甚至只種自己吃的,這樣撂荒的土地越來越多,如果這種現象繼續蔓延下去,中國糧食安全就難保不出問題。
  要保證中國糧食不出問題,還是要從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入手,一方面加大對農民種田的補貼,另一方面還要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同時還要協調好各個市場,調控好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的價格,使農民種田不再虧損。千萬不能等到農民種田無薄利而大量撂荒土地時再來補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沒有糧食安全問題 2010-08-18
全球糧食安全的多種隱患 2010-08-09
糧食安全不止是18億畝耕地紅線 2010-07-30
用水資源安全保證糧食安全 2010-07-23
保障糧食安全的“中國經驗” 2010-07-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動蕩時代的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思想頻道]張五常:儲蓄與投資不是兩回事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