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打破"通縮一定有害"的慣性思維
2010-08-31   作者:上海證券 王毅  來源:證券時報
 
  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復蘇正在放緩。最近的數據顯示,消費品價格有整體下降的趨勢,通縮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因此呼籲美聯儲維持自2008年底以來的零利率政策並加大量化寬鬆的力度以防止通縮的發生,避免使美國成為下一個日本。
  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美國並未發生過持續的通縮,但通縮卻不時被經濟學家、經濟與貨幣政策的制定者視為可怕的威脅。一般認為,通縮之可怕在於商品價格的下降引發經濟的螺旋式下降:商品價格下降——企業利潤惡化——裁員增加——消費需求減弱——商品價格進一步下降。
  但是,通縮或許只是稻草人而已,通縮未必導致經濟的螺旋式下降。首先,當通縮發生時,不僅消費産品的價格下降,生産要素的價格也會調整,因此企業利潤﹙産品價格減去生産成本﹚未必下降。其次,需求可能隨價格的下降而增加,而不是如一般假定的那樣必然減少或推遲。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平板電視、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正是因為這些商品的價格不斷走低,為越來越多的較低收入人群所負擔得起(我們必須記住,低收入人群總是要大大多於高收入人群)。所以,商品價格的下降不一定意味着企業利潤的下降,不一定導致企業裁員的增加。就像通漲不一定增加就業一樣,通縮不一定增加失業。
  從過去二十年日本的經驗,大多數經濟學家得出通縮導致經濟停滯的結論。但日本的經驗需要重新思考,通縮不是經濟停滯的原因,而是經濟停滯的結果。今天,凱恩斯派經濟學家建議加大量化寬鬆來防止通縮在美國的發生。但量化寬鬆並未使日本擺脫經濟停滯的局面。事實上,過去的二十年裏,日本在維持零利率的基礎上嘗試了各種能想象得到的經濟刺激與量化寬鬆措施,但效果甚微,經濟一直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日本央行無力使銀行開始新一輪信貸擴張,這不是因為所謂的“流動性陷阱”。銀行不願放貸,因為在經濟擴張時期累積起來的大量壞賬沒有得到處置;企業不願借貸,因為沉重的債務負擔以及因過度投資産生的過剩産能沒有得到消化。經濟刺激與量化寬鬆的措施事實上推遲了銀行壞賬和過剩産能的處置,推遲了日本經濟結構的轉型。
  當我們思考通漲或通縮時,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消費品價格的上升或下降。我們往往忽視通漲或通縮的另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對生産要素價格的影響。經驗告訴我們,由信貸擴張推動的經濟擴張往往導致經濟的嚴重失調,即在某些領域投資過度而在其他領域投資不足。通縮可以起到一個糾正的作用。在通縮的過程中,生産要素價格的調整不是劃一的,在原先過度投資的領域,價格的調整通常會更深,使得生産要素的相對價格變得更加合理,並最終使生産要素在整個經濟中達到一個更加合理的配置。這是一個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日本的錯誤就在於沒有借助通縮的力量來調整其經濟結構。
  美國今天或許可以借助通縮的力量來達到製造業的復蘇。如果擺脫凱恩斯主義的思維中,美國人的經濟痛苦可能會更深一點,但真實的經濟復蘇可能會更早到來。當然,做正確的事有時需要巨大的勇氣,而勇氣正是當今美國政治家們所缺乏的。所以,加大量化寬鬆的政策很可能還將延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通縮憂慮加劇 美日歐國債受追捧 2010-08-06
美國重蹈日本通縮危機? 2010-08-04
如何看待中國的通脹和歐美的通縮 2010-07-26
對通脹通縮都不可掉以輕心 2010-06-23
日本為什麼總是通縮? 2010-06-08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三論通貨膨脹是生産力現象[思想頻道]查處閒置用地不會解決房價問題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