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08-27 作者: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 桂浩明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
對於B股在本週的突然拉升行情,有人解釋是因為投資者受到某篇研究報告的誤導,以為A、B就要合併所引發。表面來看,也確實是這麼回事。因為那篇報告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要開設的國際板與B股之間的關係,而滬市B股表現也確實要遠遠好於深市B股。再從行情在中午時分猛然抬升這一點來看,也基本符合其受到突發信息刺激的特點。當然,事後大家知道報告的內容是被誤讀了,於是這一上漲走勢也就成了烏龍行情。 熟悉B股行情的人都知道,幾年來B股的每次大行情,幾乎都有烏龍色彩,也就是都與烏龍消息有關。只是,事後沒有人對烏龍消息細加調查,同時B股行情,也沒有因為烏龍消息的澄清而跌回原地,而是低點在不斷抬高,強勢特徵也越來越明顯。去年那一次B股的突然大漲,當時市場傳聞是管理層批准了B股公司可以回購並登出部分B股股份。而實際情況只是某家B股公司出於維護股價的目的,準備在二級市場回購B股並獲得了管理層的同意。前年,B股的一次大漲行情,其驅動因素是有媒體報道管理層開會討論B股定位。而實際情況是,幾個B股公司因為不滿喪失融資能力而私下組織研討解決B股問題。 進入2010年,內外經濟環境並不理想,A股行情徘徊復徘徊,但是B股的表現卻要好得多。這也就是説,各種烏龍消息的爆出,的確是B股行情的重要推手,但是B股的相對強勢,卻又不是烏龍消息所能左右的,而有其自身的原因:即B股改革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回想當年,B股是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外資的一個窗口而誕生的,在那個特殊的時期,B股確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雖説現在有了H股這個暢通的大門,B股的存在價值已大大降低,但是,B股的存在是個客觀事實,其歷史地位理應受到尊重,B股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更應受到保護。可現在的問題是,十餘年來,B股市場不再安排新股上市,也沒能再融資。在向境內個人投資者開放以後,就再也沒有相應的市場建設舉措推出了,以至於出現了境內機構投資者可以到海外市場買外國股票,卻不允許在境內市場買中國企業B股這樣的咄咄怪事。 必須承認,現在B股的定位是不清晰的,前途也是迷茫的。這不可避免地損害了B股上市公司的利益。這種狀況若長期持續,對廣大的B股投資者來説,也是很不公平的。也因為如此,這幾年來,投資者不斷呼籲要盡快解決B股問題。並對此懷有強烈的期待。而這無疑導致了部分投資者看好B股,並且通過交易行為推動了B股的向上行情。 然而,尷尬的是,儘管B股經常有行情出現,但是投資者解決B股良好願望,這麼多年來一直落空。儘管在這裡也確實存在很多現實的障礙,沒有相應的大動作是難以在政策上實現突破的。但是,不管怎麼説,B股的改革再難,總沒有股權分置改革難吧?從投資人這邊來看,或者對B股重新定位,找出其發展的道路;或者如果確實因為條件變化不具備發展基礎了,那麼就讓其轉型,譬如與A股合併等等,都是可以深入研究的應對之策。無休止的擱置與拖延,實在是最次的選項。因為它除了會讓問題更加積重難返,還很容易導致市場的操縱行為,使得投資者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切實的保護。 某種意義上説,不時出現的B股行情,雖然起因可能多半與烏龍消息有關。但是它何嘗不是在拷問着人們:B股發展長期停滯的局面還要持續多久?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真正解決,難道真是無限期的嗎?也許,時不時冒出B股行情,是在以一種特殊的形式,籲請各界高度重視B股問題。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