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經濟理論
推進“十二五”改革的六條建議
2010-08-20   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文章索引

對“十一五”改革要做客觀評價
由經濟總量導向轉為國民收入導向
把推進社會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把關鍵領域改革突破作為約束性目標
把政府轉型作為改革的重點
注重選擇好“十二五”的改革策略

  4、把關鍵領域的改革突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

  “十二五”改革的任務很多,需要把現實與可能相結合,從需求出發,抓住重點,有所突破。
  (1)重點推進以協調勞資關係為重點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在規劃中明確提出:第一,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不低於GDP增長速度,勞動者報酬增長速度不低於企業利潤增長速度;第二,提高勞動報酬佔比和居民收入佔比,到2015年分別提高到50%和65%左右;到2020年分別提高到55%和70%左右;第三,緩解城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到2015年控制在3.2:1。
  (2)盡快啟動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力爭在預算、財政管理、稅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十二五”要把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作為重要任務。第一,構建包括社會保障預算在內的全口徑預算制度,提高預決算透明度;第二,基本完成省直縣財政體制改革,理順中央地方關係,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實現中央地方關係從以經濟總量為基礎向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轉變;第三,加快推進稅制改革,推進資源稅、個人所得稅、遺産稅、物業稅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試點地方主體稅種的培育。
  (3)“十二五”要“讓農民工成為歷史”。解決農民工問題主要不是財力問題,而是個認識問題。從現實出發,只要下定決心,五年內完全有可能實現“農民工成為歷史”。建議把“讓農民工成為歷史”的思想融入規劃文本,着力打破二元制度安排,全面消除對農民工、對農村的制度性歧視。“十二五”尤其要在全面打破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和土地制度上實現重大突破,使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扎根城市。
  (4)推進以徵地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土地制度改革。當前,相當多的經濟矛盾、社會衝突與徵地制度直接相關,“十二五”要改革現行徵地制度,嚴禁“先用後徵”,政府徵地應嚴格限定在公共利益,以商業利益為主的經營性土地徵地,應建立農民與開發商直接協商談判機制,保障農民、市民在土地徵用上的憲法權力,以切實保護私人財産。對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十二五”時期要結合財政體制改革和中央地方事權劃分,盡快實現實質性突破。基本思路是分離政府經營土地和管理土地的職能,把經營土地的職能收至中央,取消地方政府徵地權力,同時強化地方政府管理土地的職能。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十二五”面臨的十大挑戰 2010-08-20
“十二五”通信業節能規劃即將&& 2010-08-18
旅游業“十二五”規劃最快10月公開徵求意見 2010-08-12
家電行業“十二五”規劃起草完成 2010-08-11
“十二五”期間節能工作力度不減 2010-08-10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壟斷行業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論廓清[思想頻道]中國品牌的追求不能急於求成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