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銀監會的手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2010-08-05   作者:楊於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期,ATM跨行取款費、數錢費、打印賬單費等銀行收費頻遭質疑,難得銀監會近日回應了,通知銀行立即開展服務項目清理工作,並在本月上旬向銀監會上報自查情況。對違反規定的收費項目,據説要立即停止收費。
    銀監會的通知要求,換一個説法,可以謂之“自查自糾”,自己查自己,自己改正缺點和錯誤。這很像組織部門整頓幹部作風,工作方法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幹部的正確態度則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不同者,銀行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則,收的都是錢,要他們認錯並主動放棄,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還難。
    銀監會是一個執法機構,“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適用於銀監會。執法,帶有國家強制性,經常會“圖窮匕首見”,諸如罰沒非法收入、按比例或若干倍地罰款,是經常要用到的手段。執法不講客氣,不因惡小而不究。比如2007年美國證監會懷疑,一對香港夫婦涉嫌在新聞集團向道琼斯集團提出收購前以內幕消息買賣道琼斯股份,這只是兩名自然人的小動作,但他們向法院提告了。商家經常承諾“假一罰十”,法律也規定“假一賠二”,對商業失信、欺詐是要予以處罰的,這是市場與法治慣例。
    銀監會內部人士説,目前有爭議的收費項目佔銀行收費項目的四分之一,其中自然有非法收費項目。銀監會通知説,違規收費要停止。違規收費,無異於偷盜或搶劫,是違法行為。對於這種行為,政府監管部門不進行處罰,不讓相關銀行付出代價,他們是不會悔過自新、潔身自好的。現在倒好,“停止”即可,處罰提都不提了。以前非法收取的費用,是退還儲戶還是沒收充公,也沒個交待,顯然是非法收了就收了,這不是鼓勵繼續非法收費嗎?
    這樣的監管,儼然是一群聖賢在那裏談修身養性,交流為人處世的得失,其間有人重申了最高道德理想,提出了一些新的自律事項。銀監會説,“各銀行要深入論證收費項目的可行性和收費水平的合理性”。但國有銀行打着股份制旗號,壟斷或半壟斷着國內銀行業市場,其服務價格依據的是單方面願望,有什麼好“深入論證”的?&&到人性不完美的現實,我們就不免懷疑,類似的“自查自糾”到底有什麼用。
    再看他們的“道德覺悟”:有爭議的收費項目佔到銀行收費項目的四分之一,銀監會卻説“只佔”四分之一,似乎還不夠多。這樣的輕描淡寫,充分顯示了銀監會的“道德遲鈍”。
    銀監會搭起了市場監管的架子,打着市場監管的現代性旗號,搞的卻是聖人“自律自為”的傳統套路。民眾對銀行業亂收費亂漲價意見大,輿論多有指責,銀監會於是監管,而其實質是打太極。這使人想起不久前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批評大陸風景名勝門票畸高,國家發改委回應,大意是“今後漲價要慎重,將來景點會免費”,説了等於沒説。對於市場,銀監會和發改委都有一套套通知和要求,給民眾以希望,又給銀行、風景名勝以“自律自為”的權力。結果是銀行、風景名勝違法依然故我,民眾除了失望,還有無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銀監會規範服務收費必須從嚴 2010-08-05
銀監會急令整改“問題收費” 2010-08-04
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規範服務收費行為 2010-08-04
銀監會:加大房貸檢查力度 確保調控嚴格執行 2010-07-20
投資者質疑中信銀行銷售違規 訴至銀監會 2010-07-0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全球經濟復蘇判斷與我財政政策取向[思想頻道]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延續經濟增長奇蹟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