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08-04 作者: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譚浩俊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製造業興國”正面臨新的挑戰。逃離製造業,已成為中國經濟不可忽視的現象。尤其對那些競爭力很強、創新要求很高的領域和行業,逃離現象更為嚴重。 過去的三十年,中國能取得經濟上的巨大成就,能讓十多億人民擺脫貧困並逐步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倚重的正是“製造業興國”的發展戰略。而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競爭優勢之一,就是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勞動力紅利”。隨着勞動者對收入的要求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比重也在不斷上升,導致“勞動力紅利”對低端製造業創造的競爭力不斷下降,進而讓很多投資者,特別是民間投資者遠離了製造業,遠離了實體經濟。 讓投資者與資金漸漸遠離製造業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土地與環境資源承載力的下降。因為,讓低端製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環境資源,隨着耕地的大量被佔用、環境的過度破壞,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製造業尤其低端製造業逐漸失去了生存能力和生長空間。於是,投資者和資金不得不選擇進入其他領域和行業。 當然,地方政府對政績的過度渴求和對短期利益的強烈追求,也是導致投資和資金向其他領域轉移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十年來,房地産業已成地方政府快速贏得政績、快速創造GDP的最主要手段。房地産業對政績和GDP的速成效應,不僅讓投資和資金大量涌入到房地産業,也讓地方政府的熱情和重點全部轉入到房地産業,從而把本應給予製造業的優惠政策也都給了房地産業。 由於製造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風險通常要遠大於非實體經濟,如果製造業的投資者缺乏長遠眼光和創造性思維,沒有不斷創業的熱情和決心,沒有不斷創新的力量和動力,那麼,就會在製造業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斷鏈子、轉方向,就會選擇遠離製造業。 據有關媒體報道,在歷經一年的工業地産經營磨合後,TCL與萬通集團簽訂了《進一步推進工業地産領域合作之框架協議》,將充分利用雙方在地産開發及工業土地的獨特優勢,為工業地産開發開闢一個全新的方向與模式。雖然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明確&&,此舉並非“病急亂投醫”,主業仍然是製造業,特別是液晶研發和生産。但誰也不能否認,面對製造業競爭的越來越激烈,盈利能力越來越弱,包括TCL在內的許多製造企業,已在重新審視發展戰略和目標了。也許,一個TCL與萬通的合作,或許能成為成功的範例,但是,如果出現了無數個類似的合作,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呢? 退一步講,如果投資者和資金遠離製造業,是像發達國家一樣轉向現代服務業,倒也無妨。問題在於,更多的投資者和資金是轉向了房地産業、投機業和股市等,雖然也能創造GDP,但對社會財富的貢獻率很低。某種意義上講,投資者和資金更多地進入到房地産業,會讓社會的生活成本更高,讓勞動者對收入的要求更高,從而使“勞動力紅利”更低,製造業的競爭力更差。這是中國經濟無論如何都該避免的局面。 自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製造業興國”就一直是各國倚重的戰略要點之一。即便在美國等少數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雖然當今製造業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但先進製造業仍然是這些國家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所必須倚重的關鍵,仍然是這些國家發展的重點。可以這樣説,在未來的若干年內,“製造業興國”仍然是中國不容有任何閃失的發展戰略。所不同的是,“製造業興國”的內涵需要提升、外延需要擴大,“中國製造”需要逐步向“中國創造”過渡與轉移。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