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經濟理論
朱敏:碳關稅,與其一味反對不如積極應對
2010-07-23   作者: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朱敏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當前,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如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繼而推動經濟借勢轉型,已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去年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多數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其中新能源是重頭戲,目的在于借助新能源産業引領經濟復蘇。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實施手段,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對于出口到美國的産品徵收碳關稅,從2020年起美國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未實施碳減排限額的國家的産品徵收懲罰性碳關稅。那麼,碳關稅對我國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國又該採取何種應對態度和反制措施?

  一、“碳關稅”實質是美國外交戰略重大調整,目的在于遏制新興經濟體發展

  近幾年來,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綜合競爭力日益上升,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由華爾街貪婪而引發的金融危機,使長期被各國追捧的華盛頓模式的發展路徑徹底破産,美國通過輸出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掌握各國經濟命脈的努力,受到極大挫折。同時,在政治上,美國長期高舉的民主、人權大旗在伊拉克戰爭之後被貼上霸權標誌,淪為顏色革命工具,已被各國民眾看穿。可以説,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面對發展中國家的挑戰,美國這個“世界霸主”黔驢技窮,應對乏力。
  因此,如何既打擊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又不落霸權口實,成為美國政治家們的難題。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政府一改其前任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漠不關心的做法,通過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的法案,並拾起“碳關稅”這個新概念,將其打造成西方發達國家對付發展中國家最具道義感、也是最銳利的武器。所謂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的産品進口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畢竟地球是全人類的家園,全球氣候變暖,讓許多人憂心,而如何節能減排也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如果圍繞這方面做文章,可以佔領道德高地,讓發展中國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是個一箭雙雕的武器。
  基于此,美國等西方國家近期紛紛調整外交戰略,將氣候外交作為重中之重。以往美國以人道主義為名,行干涉之實,以後則以保衛人類家園為名,行擴張之實。美國心目中的“失敗國家”標準,也從所謂的政治獨裁、經濟凋敝,讓位于環境污染、空氣污濁。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失敗國家”。美國通過的氣候法案,標誌著美國開始以節能環保為名,推行氣候霸權,變相實施貿易制裁,遏制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

  二、“碳關稅”對我國經濟、就業殺傷力巨大

  如果美國按計劃開徵“碳關稅”,對我國這樣一個出口貿易佔GDP很大比重的國家而言,將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失業。
  1.中國出口將受到極大限制
  目前美國進口的高耗能産品多數由發展中國家生産,其中“中國制造”所佔份額很大。一旦碳關稅被發達國家普遍採用,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其中又以中國受損程度最深。在我國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大約有7%—14%是為生産出口美國的産品而産生的。在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中,機電、建材、化工、鋼鐵、塑膠制品等傳統高碳産品佔據了中國出口市場一半以上的比重。例如,200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機電産品1528.6億美元,約佔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的61%。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中國制造”可能將面對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2.削弱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中國制造業的歷史大多才二三十年,和中國工業化進程相當,一下子全面推行嚴格的碳減排制度,達到歐美的水準,將面臨嚴峻挑戰。目前高碳産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又佔有很大比重,對這類産業進行全面低碳化升級改造面臨著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約束,短期內無法實現。如果美國對高耗能産品徵收碳關稅,無疑將降低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美國碳關稅政策真正實行,將引起歐盟成員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效倣,當前,法國和加拿大正醞釀出臺類似于美國的碳關稅政策,擬對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口的高碳産品徵收碳關稅。
  3.直接導致大批工人失業
  當前,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優勢主要還是價格優勢,依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取勝競爭對手。歐美國家僅在勞動力方面的成本至少是中國的10倍以上,而這些産品主要集中在消費品行業、重化工業領域。也就是説,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化工業,中國都將受到不同程度打擊。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美國針對中國的碳關稅政策真正推行,短期內可能直接引發我國500萬人口失業。

  三、與其一味反對“碳關稅”,不如積極應對

  面對西方國家外交戰略的重大調整,中國顯然是倉促應對。中國商務部已經正式發表聲明,指徵收碳關稅是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對此堅決反對。看來,中國對碳關稅的認識,還局限于商務領域,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西方在戰略上的一次大調整,而且隨之而來的國際壓力將會急劇升高。國際社會是叢林社會,勝者為王,何況“碳關稅”又佔據著道德高地,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之下,實施碳關稅將是大勢所趨,中國再怎麼反對,也難以阻擋。因此,中國的首選策略應是順應潮流、積極應對、趨利避害,而不是一味消極反對。
  1.發揮碳關稅倒逼機制作用,加快構建“低碳化”社會
  歐美髮達國家一意孤行徵收碳關稅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要充分發揮碳關稅倒逼機制的作用,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升節能減排實效,增強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對中國制造業乃至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我國應該盡快在國內實施相應的立法工作,加快能源結構的轉型,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與大力推行迴圈經濟,把之前推出的一係列政策性文件轉化為法律實踐,從而在法律層面先人一步,以大國的姿態對地球和整個人類負責,加快構建“低碳化”社會。
  2.借鑒國際經驗研究開徵碳排放稅(Carbon Tax)
  作為《京都議定書》的加入國,2012年以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將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的義務和責任。針對溫室氣體減排,碳排放稅是一種最佳、最優化的選擇。法國是全球第一個開徵碳排放稅的國家,它的實踐也表明,碳稅的實施要比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有效得多,在實施成本方面也更低廉,更容易取得預期的效果。盡管美國的法案得以通過,但是妥協使得該法案變得虛弱,碳排放稅是個更好的選擇。相對于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立法方面要有效和有力得多,因此,我國在制定相關立法時,應該更加側重碳排放稅的引入和實施,提高高排放企業的稅負,減輕或免除無碳排放企業的稅負,對個人及家庭進行補貼,同時結合其他節能減排機制,從而使得我國的溫室氣體減排走在世界前列。
  3.積極利用有關國際貿易準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美國的“碳關稅”計劃也並非鐵板一塊、無懈可擊。首先,從美國角度而言,實施“碳關稅”必須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談判,特別是同中國,否則美國的産品就會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其次,徵收“碳關稅”也將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表示:“美國消費者享受著來自其他國家廉價商品的很大便利,這些廉價商品如果來自于高耗能和高排放,那麼美國消費者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最後,美國國內對《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也褒貶不一,該法案在眾議院經過數小時激烈辯論後最終以219票讚成、212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凸顯了各方的巨大分歧,以共和黨為主的反對派認為是“美史上最大一次加稅”,將損害美國經濟,甚至可能減少美國相關部門的就業。因此,我國應積極行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緊密合作,在WTO框架內利用有關國際貿易準則據理力爭,捍衛自身合法權益。此外,還應深化與東盟、東亞、非盟之間的區域合作,在更多合適區域建立諸如“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法國為何認定碳關稅違憲 2010-03-16
“碳稅”變“碳關稅” 2009-12-29
“碳關稅”為環保蒙上保護主義陰影 2009-12-10
碳關稅 戴著“綠色”帽子的新保護主義 2009-11-10
碳關稅未必是美國貿易保護伎倆 2009-08-0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