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專欄 >> 德功看日本
日本農業“工業化”方興未艾
2010-07-22   作者:何德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德功看日本

  日本政府最近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概念:“六次産業化”。具體説來,日本把農業叫第一産業,工業稱第二産業,服務業稱三産,六次産業化,則是泛指工商服務業和農業的“結合”。在官方政策的鼓勵下,日本一些大型企業正涉足農産品的生産,他們應用發光二極體照明、太陽能發電等技術,建造“植物工廠”,探索農業的“工業化”發展道路,以催生新興産業。
  從歷史上看,日本農業科技十分發達,農業機械化進程早就完成:1960年已有耕地機械,1980年前後插秧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全部應用于農業。現在,日本農業機械化已向自動化轉變,無人插秧機都可派上用場。不過,潛伏的危機正浮出水面,比如農業人口銳減、荒地不斷增多,該國農産品自給率持續下降等因素未來將對日本經濟構成巨大威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再次提出科技興農,積極推動農業“工業化”。
  三菱化學公司今年4月推出了用大型集裝箱改造的“植物工廠”。這種“植物工廠”在集裝箱上部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混合電源。室內裝了水處理設備,通過迴圈利用節約用水。以LED光照設備促進作物的光合作用,水耕栽培係統負責投放最合適的液體肥料。集裝箱壁加裝的隔熱材料使外部的溫度不會影響室內變化,既可以控制能源消耗,又可以準確調節植物生長的最適合溫度。
  像這樣一個面積約30平方米的集裝箱,一年大約可收獲1.8萬棵生菜和小松菜,可謂高産。這種“植物工廠”最大的好處是不受地域環境的影響,不論是寒冷地帶,還是無水沙漠,都可以做到穩産高産,保種保收。
  為適應新生的植物工廠的需求,昭和電工專門為“植物工廠”開發了LED産品,可以發射促使農作物生長的特定波長的紅光,目前已被日本全國十多家植物工廠採用,2010年的銷售額預計可達10億日元。
  在最近舉行的一次食品展覽會上,筆者親眼見到大成建設公司的“植物工廠”。一人多高的架子,分四層,每層都種有綠油油的生菜,使用營養液栽培,每層都用LED燈泡照明,好處是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可以多層栽培,日夜照明,可控制溫度,加快光合作用,蔬菜生長周期快,相同面積産量比一般農地栽培當然要高好多倍,放在城市飯店的室內,可隨時向顧客提供最新鮮的蔬菜,同時,滿眼的綠色,也使客人感到愜意。
  但“植物工廠”缺點是造價太高,筆者採訪大成建設的工作人員得知,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植物工廠”至少要投入300萬日元。再説,城市的飯館大多沒有能擺下植物工廠的空間。日本農業專家、農林中金綜合研所的副部長清水徹朗指出,消耗能源也限制了“植物工廠”的普及。
  三菱樹脂公司近日公布了一項高效率栽培蔬菜的技術,相對地解決了成本問題,同時也節省了能源,在日本更容易普及。該技術的特點是把隔斷紫外線的塑膠薄膜和營養液栽培技術結合在一起,在狹小的空間內高效率栽培農作物。與普通的塑膠大棚相比,100平方米面積的收獲量最大可多産4倍。三菱樹脂公司計劃明年春天把這一技術推向市場。
  目前,日本企業在該國還可直接成為農業法人,利用技術優勢經營農業。日本最大農藥制造商———住友化學已直接參與農業生産。去年5月,住友化學在長野縣設立農業法人,利用高科技生産草莓,並計劃很快在全國增設30至40個生産基地,到2015年草莓銷售額預計可達50億日元。
  總之,隨著日本六次産業化的發展,日本大企業將把更多科學技術用于振興農業,日本農業的“工業化”將會不斷進步。目前,日本農業的自給率按熱量來算只有40%,其中谷物自給率只有28%,日本計劃到2020年提高到50%。要達到這一目標,農業工業化或許是一條新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日本央行幹預日元可能性不大 2010-08-05
美國重蹈日本通縮危機? 2010-08-04
調查顯示日本企業正大力發展環境技術 2010-08-03
網民:清醒看待"中國經濟總量超日本" 2010-08-03
易綱稱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GDP超過日本 2010-08-0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全球經濟復蘇判斷與我財政政策取向[思想頻道]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延續經濟增長奇跡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