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地方GDP創新高老問題成大問題
2010-07-22   作者:張國棟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新民晚報》報道,連日來,十余省份陸續公布上半年地方GDP增速(或預期)。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多個省市增速超過全國上半年11.1%的增速。寧夏、陜西、湖南等省份的預期經濟增速均超過14%以上,其中寧夏預計增速更是達到18%的高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上半年我國GDP增長11.1%。從上述數據看,地方GDP增長再次高於全國。假如不出所料,其餘省份的GDP也不會“低”到哪。如天津,雖然還未公布上半年GDP數據,但有報道,上半年,天津GDP增速達到18%的高增長,增速達到全國第二。
  地方GDP增速長期高於全國數據,雖有重復統計、統計資料不一致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應該還是“官出數字、數字出官”,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實際上,不管有多少因素,只要全國數據是準確的,那麼高出全國數據的GDP便都是注水無疑——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GDP注水問題起碼有兩筆糊塗賬:其一是真相不明,究竟哪些省份的GDP注水了,有多少是重復統計造成的,有多少是統計資料不一致造成的,又有多少是弄虛作假造成的,這些全然是一筆糊塗賬。其二是無人擔責,統計造假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我們至今沒有聽説哪個官員因數字造假被究責。兩筆糊塗賬互為因果,相輔相成,長期存在。
  表面的GDP繁榮局面,不僅誤導中央宏觀決策,擠佔民生空間,更可怕的是,這種GDP瘋長的毛病似乎成了官場通病,統計數字注水、GDP層層加碼、相鄰地區互相攀比的事屢見不鮮。由於“GDP出政績”,一些官員為了迎合上級考核的需要、追求升遷的資本、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不惜大搞能增加GDP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並且想方設法把這種政績工程重復折算成數字符號。某些地方形成了GDP年年瘋長的“大好局面”。
  弄虛作假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長期公然造假,最可怕的是對造假行為熟視無睹。可以不誇張地説,GDP注水問題長期存在,上至官方下至民間對GDP注水無可奈何、習以為常,這正在成為一個中國式笑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當地方GDP注水成為常態,全國GDP數據便“順理成章”地遭到懷疑;當“官出數字、數字出官”成為慣例,官方公布的任何數據都會被質疑和嘲笑。借用媒體的話説,就是“年復一年有差距,老問題變成大問題”。
  “大問題”如何解決?國家統計局官員曾&&,將抓緊提出國家統一核算地區GDP方案,正式推出主要指標環比制度。改進統計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有責必究、究責必嚴。沒有信息公開,沒有強力監督,沒有責任追究,任何統計方式都不可能杜絕造假——“同比”能造假,“環比”就不行嗎?
  事實上,地方政府的政績如何,當地人民最有發言權,GDP只不過是一個供上級部門參考的數據。GDP一再被注水,也折射了一些地方政府發展理念存在問題,“惟GDP”錯誤政績觀念依舊嚴重。用這種理念指導經濟發展,自然會偏離正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北京2009年GDP增速達10.2% 2010-07-21
更換高速路牌只為拉動GDP? 2010-07-20
[博客]GDP跌一點,無須大驚小怪 2010-07-16
上半年GDP同比增11.1% CPI同比上漲2.6% 2010-07-15
破除GDP崇拜需加大公眾評議權 2010-07-09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