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07-15 作者:吳龍貴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據《京華時報》報道,去年由工信部推廣的綠壩花季護航軟體北京項目組因經費問題已經關張,所有人員遣散;而位於鄭州的另一項目組也在艱難維持,隨時可能關張,屆時將有2000萬綠壩用戶失去技術和客服支持…… 綠壩花季護航軟體甫一問世,便遭板磚無數。先有網友質疑其強制安裝有個人信息泄漏之憂,繼而兩位法律界人士公開上書,指其涉嫌《反壟斷法》……然而在輿論非議漸趨平靜之際,卻傳來綠壩“爛尾”的消息,多少讓人有些始料未及。 不管你是否認同工信部的推廣模式,但就綠壩花季護航軟體本身來説,它是沒有惡意的。綠壩一開始就定位為一款不良信息過濾軟體,目的就是把有害信息過濾掉,減少、減輕對未成年人的毒害。“不強制安裝,全免費”,更是清晰地顯示其公益本色。而2000萬用戶,也足以表明綠壩已經初步取得了市場的認可,並産生了一定的社會效果。因而,正如人們當初質疑其“為什麼要裝”一樣,現在同樣要追問:為什麼會“爛尾”? 相關人士給出“因經費問題關張”的解釋看上去似乎理直氣壯。工信部李毅中就曾&&,“這個事情是按市場規則辦的”,既然是按市場規則辦,當然是一切以合同為準。據悉,工信部去年4月要求安裝這款軟體,並以政府採購的形式向兩家公司支付了4170萬元,買斷其一年的服務,供全社會免費使用。如今一年期滿,企業停止服務,也不算不厚道。 問題是,曾經力主推行綠壩花季護航軟體的工信部也可以撒手不管嗎?當初安裝這款軟體,是為了過濾不良信息,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如今這樣的社會需求仍然存在。除非相關部門認為這款軟體強大到一年時間足以讓不良信息銷聲匿跡?還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即工信部從一年來的實施情況看,效果並不明顯,於是乾脆停止了交易。倘若如此,則更讓公眾不解:一款軟體是否有效果,為什麼不事先做好充分的論證和調查,非得花上4170萬元的鉅資來買一個“教訓”? 事實上,早在綠壩推出之時,輿論對於其背後隱藏的巨大利益便頗有質疑。《中國經營報》採訪某業內權威人士的説法是:此類過濾軟體的開發並不複雜,其成本至多不會高於10萬元。聯想到綠壩“爛尾”的結局,政府採購科學性以及信息透明度的問題再一次浮出水面。 解鈴還需繫鈴人。所有疑問,都有待工信部的正面回應。然而媒體&&工信部了解有關綠壩項目的情況,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復。這種沉默,不僅危及到部門誠信,更是對2000萬綠壩用戶的一種不負責任。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