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房地産新政絕非“百日維新”
2010-07-14   作者:張若斌  來源:證券時報
 
  從4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至今,已近百日,整整89天了。此次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的“新國十條”能否貫徹執行到底?不僅牽動着股市和樓市投資者的神經,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中國經濟的未來方向。
  筆者認為,如果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局出發,則本輪房地産新政絕不是曇花一現的“百日維新”,而是一次意義深遠的經濟結構調整。當然,和歷史上無數次偉大的改革一樣,總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百般阻撓。
  細心的觀察者早已發現,上周至今的房地産“舊政復辟”來得極其突然。7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記者獨家獲悉,6月底中央高層委託有關機構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進行樓市調研,並且徵求民間研究機構意見,以此更真實地了解目前政策對房地産市場帶來的影響,防止樓市調控對經濟造成誤傷,為制定下一階段樓市調控政策做準備。”
  文章還援引開發商的説辭:“中國的房地産業帶動着相關56個上下游行業,房地産持續2個多月保持非常低的成交量,這對於國內經濟的影響很大。各地土地交易不活躍,也使地方債務問題凸顯,金融機構的風險迅速增加。”同時,文中某地産專業人士還如此評價央行和銀監會&&不滿百日的“雙限雙認”(即:限購、限貸和二套房認房又認貸)房産新政,提出:“如果嚴格執行該政策超過一年,與金融關係更密切的一、二線城市的住宅房價將可能出現超過30%的降幅,將對經濟造成較大的誤傷,影響極為深遠。”
  顯然,在部分既得利益者眼中:房産就是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就是房産,總是把經濟增長的複雜模型歸結為水泥和鋼材的簡單堆砌,好像中國經濟除了房地産之外就沒有別的出路。這不僅犯了機械唯物主義的簡單錯誤,也是對中國人民智慧勤勞的莫大鄙視。事實上,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表明,中國民間蘊含着無比巨大生産能力,只是被産權、壟斷、稅費、交通、管制等各種制約因素牢牢地束縛着。而自2002年以來不斷萎縮的土地供應和隨之高漲的房産價格,絕非中國經濟的助推器,而是制約生産力的一道枷鎖!
  的確,信心比黃金更可貴,但恐懼卻比瘟疫更可怕!如果説2008年之前房市高漲的動因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喝彩,則2009年之後房地産飆漲的原因卻只是對貨幣貶值的恐懼。當信心退卻之際,正是對於未來通脹的恐懼,迫使着民間資金衝向房市、蔬菜和棉花。從這個意義上講,本輪房地産新政承載着一個政府對本幣幣值的承諾,預示着管理層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信心。
  最近,胡錦濤同志在河南考察工作時再次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李克強同志在《求是》雜誌上更是強調:我國已進入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促進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推進結構調整是解決國內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根本舉措。由此看來,中央調整經濟結構和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決心非常明確。本輪房地産新政絕非“百日維新”,在歷史大勢和價值規律面前,螳臂豈可擋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今日觀察文字實錄-房地産博弈再起 2010-07-13
國資委:78戶央企正在有序退出房地産業務 2010-07-13
[關注]網民熱議房地産調控政策是否應該轉向 2010-07-13
上海一房地産項目背後的腐敗謎局 2010-07-12
全産業鏈整合是房地産必經之路 2010-07-09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富豪為什麼鍾愛賓利車[思想頻道]任志強:開發商更關心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