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07-13 作者:上海獨立財經觀察人士 陳寧遠 來源:東方早報
|
|
| |
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到了今年的6月,終於環比下降0.1%,這是16個月來的首次環比下降。對此數據,讚同調控房價的人無法高興,因為環比的説服力是軟弱的,而且根本無法掩蓋與上年同期相比,房價兩位數的漲幅——6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4%。 這意味着,中央&&的一系列房地産調控措施,只是做到了高房價的暫時穩定。照這些人最樂觀的想法,環比微跌不過是剛剛開始,是房價調控的攻堅階段。因為,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調控,遭遇了地産商、地方政府的強烈抵抗,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19747億元,同比增長38.1%。其中,6月份房地産開發完成投資5830億元,竟然還比上月增長46.3%。這個數據説明投資房地産的人,豈止是一般的抵抗?簡直肆無忌憚。 既死不降價,又以大力投資來藐視調控。在這樣一場較量中,有人認為,控制房價不能只是行政一條腿走路,要從根子上,比如從信貸抓起,切斷地産行業的現金流,這據説是偉大的,是市場的,是有高效率的。 切斷地産市場的現金流相對簡單。央行、銀監會發發文件,就手到擒來——凡是地産行業的貸款一律停辦、緩辦、不辦,以及設立新門檻不讓它們好辦。 這四種辦法,目前大體分兩類。 一是地産項目信貸和資金融通基本緩辦、停辦和不辦。這個據説很好抓,告訴銀行別做地産項目信貸就可以。因為銀行都是官辦的商業銀行,頭頭腦腦都是組織部管理的幹部,想保住高薪的位置,不讓辦就不辦,那還不是令行禁止嗎? 但容易辦到的“緩辦、停辦和不辦”,效果卻很差,十分讓人不解。因為據説大頭是花銀行錢的不良地産商們,不知道為什麼不到銀行貸款,卻還有好多錢投資地産市場?上述6月投資竟比上月增長46.3%就是證據。這些錢是哪來的呢?不是銀行的?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容易辦到的“緩辦、停辦和不辦”,效果極差,而且肯定是有腐敗了。 於是在呼籲反腐倡廉的同時,還強調道德底線。於是説這裡有無視良心的投機客在作怪,他們拿按揭貸款的資金作怪。 按揭貸款這項銀行業務,是針對零售客戶的——為買房子的小老百姓提供的金融服務。但此刻的語境中,就從很一般的金融零售服務(實質是消費貸款,通俗地説就是分期付款),變成了投機客提供資金方便的渠道。斬斷這樣的黑渠道,且好讓中國銀行家不必再屈身為小老百姓談什麼金融零售服務,只向做大做強國資央企貢獻,還有什麼可猶豫的?至於貢獻到國資央企的信貸資金,到哪去了?銀行是不用過度操心的。 而因此抬高買二套房、三套房的按揭貸款門檻,卻算講政治了。因為這樣可看成是高房價下,用信貸辦法打擊分配不均,這限制了多買房卻不住的富人。而設立貸款的戶籍制度,説山西的煤老闆到北京買房,就不給貸款,這算是防止異地的富人到首善之地抬高房價;捎帶也平衡了根本買不起房,到北京當保姆的民工。貧富一致都不能享受銀行服務,誰説不是一種好和諧呢? 於是乎,順理成章金融服務和房價的因果,就大可確定了。因為中國有了按揭貸款的細化金融服務,所以房價就暴漲了。中國人不能享受金融零售服務,房價估計就要大跌快跌了。這一天的迅速到來,據説連反對調控的人,都難以懷疑。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