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經濟理論
金融危機究竟顛覆了什麼?
2010-07-12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黨國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索引

主流經濟學不是一盆臟水
金融危機不是怪獸“喀邁拉”
經濟學家為什麼是“事後諸葛亮”?
金融危機顛覆的是“冷戰思維”

  金融危機顛覆的是“冷戰思維”

  中國學者在反省此次世界金融危機,有大量文獻見諸報紙雜誌,但其中一些説法是可疑的。
  實體經濟雖然有內在的不穩定性,但招致經濟嚴重失衡,乃至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禍根則是反市場的壟斷力量,只不過這種力量在市場中成長起來。如果説“華盛頓共識”是肯定自由市場的意義,那麼,這個共識本身沒有錯。錯在這個共識並不存在。華盛頓決策層的官員們嘴上説要維護市場經濟,其實在行動上放任“金融大鱷”損害市場經濟。
  在世界金融危機中,中國似乎獨善其身,甚至被看成是挽救世界經濟頹勢的希望。這個局面也不是中國專門和“華盛頓共識”對着幹才換來的。我看相反,中國的穩定高速發展有兩個最可寶貴的東西,一是中國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使要素資源流動的自由程度大大增強。曾經最短缺的資本來自境外、國外,而最廉價的勞動力來自中國農村,二者相結合,創造了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二是中國政府對有可能反市場的金融企業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監管,使其運行大體能符合政府的公共目標。中國實行了有監管的市場經濟,但這種監管不是要限制市場,而是要抑制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金融企業對市場競爭的干擾。
  西方世界要反省的是“冷戰思維”。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你和我是敵人,我的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你的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那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也相互是敵人。你要搞市場監控,我就要搞自由市場。這就是經濟決策中的“冷戰思維”。其實,他們給了壟斷企業或“金融大鱷”過多的自由,而把自由市場給毀了。
  再往深處分析,我們的思維本身就常常在誤導我們自己。所謂“人類思考時,上帝在發笑”。類似“主義”這種概念的使用,本來有一種方便思考的好處,但它也容易使我們偷懶,總是簡單地拿“主義”的習慣定義去閹割生動的現實。這使我們一不小心就滑到極端的立場,成天打“主義”的口水仗。
  馬克思在《共産黨宣言》裏的大部分變革目標在當今西方國家已經成為現實。在現實中,所謂“社會主義”,就是多一點平等,多一點政府干預;所謂“資本主義”,就是多一點效率,多一點自由市場。只有“冷戰思維”才把二者對立起來。現實中的政治家只是在此二者的天平上稍有一點傾斜而已。上世紀90年代以後,西方政治家向着“社會主義”一頭傾斜得多了一點,不少麻煩由此而來。其實,遠比這兩個“主義”對立的,是“軍人社會”(或“部族社會”)和“市民社會”(或“市場社會”)之間的對立。令人遺憾的是,不僅經濟學家無視這種對立,連政治學家也不去解釋這種對立。“冷戰思維”實在是貽害甚大!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鄧小平先生的“貓論”。他是當代政壇上最少有的超越“冷戰思維”的政治家。“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是最樸素、最實在的政治行動準則。與其説中國在挽救世界,不如説鄧小平先生挽救了世界。
  在中美關係問題上,我不大喜歡有人渲染的“陰謀論”,因為國家間的競爭自古如此,不必太計較別人的“陰謀”還是“陽謀”。但如果一定要説有“陰謀”的話,最可怕的是西方一些有話語權的人對市場經濟的批評。如果我們聽了他們的,放棄市場化改革,倒退到“計劃經濟”時代,豈不正中了別人的圈套?中國改革要堅持到勝利,千萬不可落入“冷戰思維”在無意中設下的圈套之中。
  全世界負責任的政治家都應該記住,這次世界金融危機顛覆的是“冷戰思維”。至少我希望如此。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金融危機“第二波”預示着世界動蕩 2010-07-07
索羅斯:金融危機剛剛進入第二幕 2010-06-12
觸摸金融危機下印度的出口“引擎” 2010-05-28
金融危機帶來的"危"和"機" 2010-05-14
熬過金融危機 沒“熬”過滑翔機 2010-04-0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戰略抉擇[思想頻道]財經洞察:房價瘋漲,炒作還是稀缺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