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語錄
“銀行放水”衝擊房産新政
2010-07-11   作者:馬光遠/學者  來源:新京報
 
  一旦全國銀行都悄然放水,房地産將再次迎來一次可怕的報復性反彈。
  歷經近三月之久的膠着狀態,房地産市場最令人擔心的一幕似乎又要上演:據報道,上海多家銀行已重新“開閘”第三套房貸,同時,對於二套房貸認定,各家銀行也開始“適度寬鬆”,“認貸”而不是“認房”,同時,南京多家銀行也重啟第三套房貸。
  眾所周知,本輪房地産調控政策之所以被譽為史上最嚴,無非是實行了罕見的信貸政策: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提高至全球最高的50%,而對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與此同時,住建部等三部委也在6月份&&了更加嚴格的“認房不認貸”的第二套房認定標準。據此,包括工行、農行、建行等在內的上海分行對第三套房貸原則上暫停發放。
  鋻於此,如果在滬銀行的以上做法被全國各大城市的銀行效仿,並演化成全國一致的“銀行放水”的邏輯,則意味着,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房産新政”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將立即面臨全面潰堤和夭折的危險,所謂史上最嚴新政很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短”。
  上海有關銀行房貸政策放鬆,顯然有其背景。前不久,溫家寶總理關於中國經濟形勢的“兩難”判斷,被一些人誤讀為中央要放鬆房地産調控的高層信號,並被無限放大;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第二季度例會提出的“下半年要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更是直接被解讀為信貸的再次放水。
  如果下半年“保持貨幣供應的貨幣增長”和繼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後果是如同2008年一樣,直接為房地産松綁,則幾乎可以斷定,本輪調控在房價遠未回落的情況下將提前結束。中國高房價的原因雖然極其複雜,但從房地産調控的歷史脈絡和邏輯看,每一次信貸松綁,每一次土地市場混亂,每一次地方政府主動救市,都成為房價強力反彈的最大推力。“管住銀行、管好土地、管住地方政府”,高房價最起碼不至於一次次的演繹瘋狂。以最典型的2008年底的“救市”為例,信貸政策放鬆的結果不僅讓房地産起死回生,更迎來了暴漲,大量信貸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了房地産市場,民間資本在投資實體障礙重重的情況下借助寬鬆信貸撲向房地産市場,而一些企業更是放棄了本業殺入房地産,由此演繹了房地産歷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反轉,政府多年調控房地産政策的信譽受質疑。
  當前,中國的經濟雖然不確定因素很多,但在全球經濟處於艱難復蘇的後危機時代,總體形勢仍然屬於全球最好的。按照目前的增長態勢,全年保持9%左右的增長率問題不大。英國《泰晤士報》前段時間也以“不可能短時間內兩次被閃電擊中,中國經濟增長沒問題”為題認為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不大。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增長從來都不是問題,而真正需要關注和下決心解決的依然是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模式,依然是治理以高房價為代表的資産價格泡沫。如果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輕易放棄調控政策,既不嚴肅,也缺乏歷史的擔當。一旦全國銀行都悄然放水,房地産再次迎來一次可怕的報復性反彈,不僅政策的公信力將嚴重受損,中國經濟將真正被房地産帶入萬劫不復的危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撼動高房價 不能只靠土地部門"硬挺" 2010-07-06
望八萬億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2010-06-28
“三網融合” 百姓受益 2010-06-18
[博客]房地産將告別暴利時代 2010-06-11
地産調控不可半途而廢 2010-05-2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戰略抉擇[思想頻道]財經洞察:房價瘋漲,炒作還是稀缺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