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06-09 作者: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來源:中國經濟網
|
|
| |
當下,在很多人每天還在跟高房價糾纏不清時,或許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從大豆到養豬業,從食用油到米麵業,外資企業“鬼魅”的身影已經頻頻出現在我國的糧食領域裏。近期,在河南深耕十年的世界糧油巨頭——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投資的“益海嘉裏”糧油項目,正式落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已位居“中國最大食用油生産商”的豐益國際,在進軍國內米麵加工業戰略中的“河南篇”。
近些年,我們可以看到,關於外資企業力圖通過滲透中國農業控制糧食領域的消息屢現報端。在農産品領域的進入方式上,外資早已不滿足最初的合資合作,演變為傾向於收購、控股龍頭骨幹企業。豐益國際在國內食用油領域,通過打通供應鏈,集採購、加工、倉儲、配送為一體,已擁有“金龍魚”、“口福”、“胡姬花”等多個著名品牌,其産品目前已佔我國食用油市場50%的份額。而高盛就是從收購雙匯、雨潤兩家肉類加工龍頭企業開始打入了中國市場。
國內有一些人認為,在我國目前的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糧食生産效率較為低下,市場集中度很低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我們必須引入跨國公司的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提高農産品尤其是高端産品生産的組織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如今在很多地區,我國的大豆、玉米等糧食種植機械化程度大為提高。中國食用油工業近些年也由於引進了先進的生産設備和工藝,使得加工能力、質量都得到了提升。
這種言論貌似有一定道理,但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講,糧食問題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一方面,我國糧食如果出現短缺,不僅繼續為所謂“中國人吃掉世界”的謬論提供口實,而且一些國家很可能把糧食作為籌碼,對中國提出政治上的一些過分要求。這不但影響社會穩定,更會危及國家安全;另一方面,農業是一個弱勢産業,糧食生産是弱勢的弱勢。對農業的保護和糧食生産的保護,不僅中國而且世界各個國家包括歐盟、美國在內都概莫能外。
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意識到危機將要來臨。指望貪婪的外資進入糧食領域,發揮“鯰魚效應”,提高國內農業生産率,無異於癡人説夢。“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這句大實話幾十年來都未引起國人應有的警覺。在大豆産業全面失陷,喪失定價權後,如果任由外資企業翻雲覆雨,糧油産業可能真會重蹈大豆産業覆轍。看看餐桌上那些外資品牌,重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理念迫在眉睫!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