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2010版) >> 新聞茶館-言論
讓公共財政陽光灑滿社會各個角落
2010-03-18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王福重  來源:上海證券報
 
  預算的核心意思,就是所有的政府開支,非經立法程序不得執行。預算公開,是預算的本來要求。預算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必須令所有公民知曉。為了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預算公開的步子還應該邁得更大一些,再快一些。首先是,各級財政部門、國有企業,各預算撥款單位,都要嚴格公布全部的收支項目和數字。
  預算公開,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要求,經人大批准的預算都要公開,包括國務院各部門的預算。全國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即將修訂的《預算法》,將力推預算公開。而就在幾天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在其網站上公開了今年1月和2月份的所有公務開支,內容非常詳細,包括一筆1.5元的花費。
  最近幾年,政府傾情民生,財政用於民生的開支有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三農”開支,增加尤為明顯。在現代社會,“財政”是“公共財政”的簡稱,財政只應該提供公共物品,增進社會公平。上述這些動作,都是在還原公共財政的本來面目。同時,公眾也逐漸意識到,除了納稅,他們還有獲得公共服務的權利。關心財政預算的人,會越來越多,這當然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財政的歷史和國家的歷史一樣久長,但是,預算的歷史卻至今不過三百餘年。預算是1640年英國資産階級大革命的産物,它的初衷,是限制國王亂花錢。這是一種必然的要求,因為那個時候,社會的財富主要創造者,是新興的資産階級。以後隨着各國相繼仿傚,預算制度遂成了重要的政治經濟制度。
  預算的核心意思是,所有的政府開支,非經立法程序不得執行。預算公開,是預算的本來要求。預算是一個法律文件,作為法律文件,預算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必須令所有公民知曉。
  現在我們的預算報告,有人説是“內行看不明白,外行更看不懂”。確實,預算涉及諸多專業知識和背景,不了解這些專業和背景,當然看不懂、看不明白。比如,在中國現行的預算收入中,有一項叫“國有企業虧損補貼衝減收入”。本來,虧損補貼是一種支出,怎麼會列為收入呢?如果把支出列為收入,則既減少了預算的總支出,又減少了預算的總收入,降低了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而這個比重,對於評價政府和市場的作用範圍,是重要的指標。因此,把虧損列為收入這個做法,是很不恰當的。又比如,中國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有特定的含義,僅僅指預算收入和支出,而並非政府掌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除了預算收入,還有規模幾乎相當於預算收入的“預算外收入”,它們基本游離於監督和約束之外,屬於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自收自支,但是預算外收入,也是嚴格意義上的財政收入,是政府行為的産物,不納入預算,説不過去。
  所以,要看懂預算,明白財政,需要有一個了解過程。但是,預算並非什麼高難度的知識,報告更不是“天書”。重要的是,多年以來,有意無意的模糊,在公眾和財政部門之間築起了藩籬。現在看來,增加對這些知識的傳播,是十分必要的。
  財政公開,可以澄清我們在一些重大問題的爭議。比如,中國的總體稅負,究竟是高於還是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以及是否應該較大幅度地減稅等等。這就要將全部財政收入,包括預算外收入,統統公開,然後再進行國際比較,方能一目了然,現在因為各方拿出的數據都不一樣,誰都説不清楚。在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包括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以及開徵物業稅的時候,這個問題,再也不能回避了。再比如,國人詬病多年的行政管理費支出過高,那麼,這方面的支出究竟有多少?更重要的是,這些支出的具體用途是什麼?沒有這些信息,得出行政費過高或者不高的結論,都是缺乏根據的。單從白廟鄉的案例看,行政管理費支出,存在的問題還真不少。招待費佔了這個鄉全部公務開支的65%,其中主要又是吃喝。公款吃喝,全國有多少?還有,每年有多少財政資金,用於購買公務用車、多少用於出國考察?如果將行政管理費的支出明細,公之於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一下鋪張浪費的痼疾。無論如論,都善莫大焉。
  跟行政管理費過高相反,教育經費支出始終沒有達到佔GDP 4%的目標。而且這不多的教育經費,教育級次結構、地區結構,以及有無浪費,都由於沒有公開而讓公眾“望洋興嘆”。
  “兩會”剛過,就在“315”這一天,北京就出現了三個新“地王”,三個都是赫赫有名的央企,而且主業都不是房地産。那麼,為什麼央企的利潤可以如此自由地支配,自己掙錢自己花,而沒有用於公共福利?本來,停頓了14年之後,2008年開始,央企利潤要重新上繳中央預算了,但是,各家企業究竟執行得如何,誰交了,誰沒交,公眾無從知曉。如果這些本來該公開的信息能公開,央企地王是否能少一些以至消失,進而讓高房價得到某種抑制呢?
  部門預算存在的問題,可能更多。過去,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央財政將資金撥付某個部門後,這個部門卻遲遲不對下屬單位繼續支付,下屬單位不能及時獲得經費,業務和工作因此掣肘,卻又無可奈何。還有,“跑部錢進”,部門資金分配不公等,所有這些,屢禁不止,就是因為部門預算不公開,人們摸不着頭腦。有了部門預算公開,這些部門至少不敢懈怠了吧?
  為了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預算公開的步子還應該邁得更大一些,再快一些。首先是,各級財政部門、國有企業,各預算撥款單位,都要嚴格公布全部的收支項目和數字。現在的問題是,即使是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全國預算,其收支數字也不齊全;其次是,各級人大代表,都要了解學習《預算法》及相關知識,負起預算監督、為民理財的重大責任。
  只有陽光財政,才能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河南將用公共財政改善民生 2010-01-20
王軍:推動財政政策向公共財政轉型 2009-09-14
哈佛教授:數個歐洲國家公共財政狀況糟糕 2009-06-03
G20漠視公共財政過度杠桿化 2009-04-07
公共財政要多關照低收入群眾 2009-03-27
 
頻道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