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 |
名曰挂鉤黃金價格的結構性産品卻有可能全部投資國內的固定收益債券和其他金融資産;理財産品投資的資産池中的具體標的的類別和比例未被全面披露;理財産品為了避免被歸為信貸類産品而模糊投資方向。 在中國理財産品市場“跌跌撞撞”發展的今天,業內專家認為,理財産品“兩張皮”不僅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且可能吞噬到監管機構的所有努力。
信息不對稱結構性産品未必能博高收益
在銀監會叫停銀信合作後,信貸類産品的發行受到了很大壓力。相比較低收益的貨幣市場和債券類産品,預期收益率頗高的結構性産品受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所謂結構性産品,是固定收益産品的一個特殊種類。它將固定收益産品(通常是定息債券)與金融衍生交易(如遠期、期權、掉期等)合二為一,增強産品收益或將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走勢的預期産品化。 目前,隨着包括黃金、糧食在內的商品市場的上漲,各家銀行紛紛推出此類結構性産品。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産品中心主任王增武博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結構性産品設計的初衷是,投資固定收益産品的部分保證投資者的本金或一定比例的最低收益,投資金融衍生品的部分目的在於博取更高收益,預期能達到比普通的貨幣市場和債券類産品更高的收益率正是結構性産品的吸引人之處。 “不過,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名曰挂鉤黃金價格的結構性産品可能全部投資國內的固定收益債券和其他金融資産,很多結構性産品未必能博取到它所預期的高收益。”王增武指出。
模糊投資標的産品風險難評估
以上情況對於投資者而言,可能只是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但另一種情況則可能使得投資者遭受更大損失。 目前,不少銀行推出的産品都是投資於一個“資産池”,資産池中包含債券市場發行的各類債券、貨幣市場基金、新股申購、信貸産品、期權衍生品等各類風險不同的産品。“不過,很多銀行並不公示它投資的具體標的所佔比例為多少,以至於投資者對這類産品的風險性不能很好地進行評估。”王增武指出。他説,産品的資産池中有90%是信貸類産品和10%是信貸類産品兩種情況,整個産品的風險是完全不同的。 對此,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為了模糊産品類型、投資方向及投資標的,避免把産品歸類為信貸資産類的風險,甚至信託産品可包裝成混合類産品,更有銀行根本不寫産品投向,無從考證。
監管存在“嚴進寬出”值得警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産品中心此前發布的7月份《銀行理財産品評價分析月報》建言稱,為保證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平穩較快健康發展,有必要完善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相關機制並進行一定的基礎制度建設,如資金募集、資金投資和資金清算的三權分立問題,統一的銀行理財産品交易平台建設問題等。 “目前,由於銀行理財産品的資金募集、投資、清算和産品的銷售都在銀行內部進行,監管部門進行全面監管的難度很大,銀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王增武指出。 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認為,對於龐大的銀行體系來説,目前沒有良好的監督機制。所以要制定統一的産品分類標準,投資範圍標準,銀行理財産品的説明要規範,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 普益財富研究員黃琪也指出,現在的監管存在“嚴進寬出”的現象,報批的時候審查還是很嚴格,但是過關之後就沒有那麼嚴密了。目前,應當着重加強對銀行發售理財産品之後,後續的跟蹤管理,包括現金流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