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財智頻道 >> 汽車置業
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汽車強國路
2010-09-02   作者:宗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果説擁有世界第一的産銷量,使中國變成一個汽車大國,那麼缺乏核心技術,則一直讓我們徘徊在汽車強國的門檻之外。如何實現從大轉強,走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國汽車人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
  不少專家&&,邁入汽車大國之後,中國汽車産業面臨着嚴峻的可持續發展難題。尤其是在産銷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下,國內汽車企業能不能在豐厚的利潤面前保持冷靜的心態,始終把核心技術的研發放在關係到企業生死的位置,決定着中國汽車産業能否由大轉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産銷數據,我國以超過892萬輛的産量和900萬輛的銷量,繼續鞏固世界汽車産銷第一大國的位置。按照當前的産銷形勢來看,全年繼續領跑全球汽車市場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在這一“形勢大好”的成績單背後,既有各家車企賺得盆滿缽滿的笑臉,也有缺乏核心技術的尷尬。令我們感到汗顏的是,儘管近年來我國汽車産業發展迅猛,特別是自主品牌進步明顯,但在與合資品牌競爭中,仍然處於劣勢。以2009年為例,在國內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佔到25.92%,而且絕大部分都是10萬元以下的低端車。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看來,正是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導致中國汽車工業處處受制於人。3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過於依賴合資的方式,造成當前可以掌握的核心技術過少。尤其是在發動機、底盤、傳動等關鍵領域,我們與國外汽車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完全處於劣勢地位。由於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每當自主品牌發展有起色時,國外企業就會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壓制。
  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國內一些汽車企業已經習慣了“寄生”生活,習慣了通過合資獲得大量的利潤,而漸漸失去了進行核心技術研發的驅動力。於是我們經常聽到“創新”、“質量”、“核心競爭力”等企業口號,卻很難在市場上看到實實在在的“中國製造”。雖然國內車企投入研發的費用逐年增加,自主品牌新車也陸續上市,卻屢屢因為品質不過硬,經不起市場的長期檢驗。
  一位汽車專家説的好,中國汽車工業規模越來越大,但卻少了一些精神,其中既有自主創新的精神,更有自強不息、認真和肯下硬功夫的精神。正因為少了這些東西,導致當前中國汽車工業表現出浮躁,功力不夠、技術不牢等毛病,喜歡搞速成卻不肯沉下心進行研究,這對於中國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當前,中國汽車産業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上,面臨着一個難得的黃金發展期。我們能不能把握這個機遇,既需要汽車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正確引導,更需要各家汽車企業自身平衡好産能與研發之間的關係,把經營“百年老店”而不是眼前利益作為企業發展的準繩,拋棄浮躁的心態,踏踏實實一步步夯實基礎,真正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汽車強國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國8月份汽車銷量同比大跌 2010-09-02
起亞宣布召回4款問題汽車 2010-09-02
北京新能源汽車製造工程中心成立 2010-09-02
專家獻計汽車工業"十二五"戰略轉型 2010-09-02
長安汽車“三重保障”保安全
2010-09-0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動蕩時代的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思想頻道]張五常:儲蓄與投資不是兩回事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