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財智頻道 >> 文化品味
鼓浪嶼島的民國畫卷
2010-08-30   作者:  來源:外灘畫報
 

    百年前的老別墅,在設計師的手下還原了它塵封的印跡;與廈門市區林立的新宇相對應,時間如同視覺的階梯,在這個精品酒店內飛速流轉。    

林氏府公館酒店

  鼓浪嶼,這座因海浪擊打礁石發出“鼓聲”的彈丸小島正在積極申請加入世界文化遺産,40多年公共租界歷史營造了“海上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獨特氛圍。早在1920-1930年間,島上的洋樓數量就超過千棟,其中大多是華僑別墅,而在細巷簇擁中數不勝數的華僑樓裏,又甄選出了最華美的“鼓浪嶼十大別墅”,林氏府就位列其中。
  如果沒有黛玉和寶玉,紅樓真的只是空空一夢。放在鼓浪嶼也一樣,若沒有林氏家族的傳奇故事,林氏府也頂多只是一棟讓人稱讚只言片語的美墅而已。老房子的魅力,從來都不在雕欄畫棟或者龍檐鳳腳。
  林氏府公館酒店上“Since 1895”的符號為我們勾勒了林氏家族遷居鼓浪嶼時的一幅圖景。1895年,正是甲午海戰中國戰敗後簽署《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的年份,時任駐&墾撫大臣的林維源攜家眷離開&&板橋遷居廈門,而早在遷居之前,林維源就是台灣首富、最大的茶商和著名的紅頂商人,還曾捐贈白銀50萬兩助丁日昌設立海防。
  鹿礁路的名氣,在今天鼓浪嶼眾多被游客踩破的小徑中或許算不上響噹噹,而透過酒店公館樓一張百年老照片就不難發現,彼時的林氏府直面鷺江,照片上那棟英式維多利亞洋樓,就是林維源最初在島上安家落戶的地方。購置宅邸後,林維源在原有“大樓”基礎上新添了“小樓”,並在後花園中砌出月牙池,池上輔以假山亭榭。今天,在百年的月牙池中依舊可以看到舊時的兩條石魚,魚嘴裏噴出的水珠在半空交匯,時光交錯。
  鼓浪嶼上有兩個“八”。除了已經成為鼓浪嶼地標的八卦樓,另一棟就是林氏府裏的八角樓。如今已經成為酒店大堂和林氏家族博物館的八角樓,姿態蹁躚儒雅,造型多棱角而不拘束,堪稱鼓浪嶼老洋房中的經典之作。八角樓的由來,其實源自一件意外事件。林維源的長子林爾嘉執掌林氏家族後,1915年的某天,其子在小樓做化學實驗時引發爆炸,幾乎將小樓炸毀。林爾嘉在修繕小樓之餘,還請來法國設計師,在大樓與小樓之間新修了八角樓,使得整個林氏府組成優雅的“S”形。
  雖然現在的八角樓外觀呈現的是淡雅的黛色,早年它的外墻用的則是低調脫俗的灰黑色塗料,清雅中透着大膽之風,也被島上居民稱作“烏厝”。內部則是高調華貴的巴洛克風格,設計師像切割鑽石一樣重塑多棱體的房間,而門窗、入口柱廊那白色的拱券楣框上,則鑲嵌着精美的卷草紋浮雕,凸顯了主人殷實的家底。八角樓看八方,日光岩、鷺江、老榕樹換一個角度,鼓浪嶼的一個個剖面漸次展開,而這,或許就是昔日八面玲瓏的林爾嘉最初的選擇。
  相比內飾前衛時尚的精品樓,我這個固執的“守舊派”寧願把更多時間留在整體暗紅木調子公館樓裏。先不必去看那面由30枚玉璧組成的墻壁,單單沿着老照片徜徉一圈,就已經載入鼓浪嶼的百年芳華,穹頂處七彩彩繪玻璃和貝殼吊燈組成的天際暈染了整個空間,增加了時光的迷惑感,推開房門的那一瞬更是片刻遲疑,生怕裏頭會走出一位林家後人。這份迷幻感並非癡人説夢,有心的酒店主人在整個房間內佈置了1930年代的中式復古傢具,而且極力接近當年租界公館的原貌陳設,大到沙發、床具、鎦金衣櫃,小到電話和檯燈。
  輕輕撫摸窗沿邊緣,直覺的觸感和細碎深沉的&面告訴我,這還是當年的原物,歲月的痕跡往往就這麼真實,只有親自撫摸才能感同身受。打開一尺多長的陽&門插銷,幾隻覓食的流浪貓步履從容地在後花園裏散步,視線從法式環形噴泉的水柱往上一抬,就是深藏在榕樹林深處的老房子,以及更遠處的海,和廈門市區林立的新宇。時間就如同這視覺的階梯,在同一個空間裏飛速流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88件各國風琴亮相鼓浪嶼風琴博物館 2010-08-06
廈門鼓浪嶼家庭旅館將評星級 2009-01-07
鼓浪嶼明年起將推出核心景點優惠套票 2006-12-29
廈門擬申報國家“新特區” 2010-08-02
廈門實現養老保險全民覆蓋 2010-07-2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三論通貨膨脹是生産力現象[思想頻道]查處閒置用地不會解決房價問題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