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財智頻道 >> 銀行保險
網銀理財潛力可期
2010-08-20   作者:記者 朱丹/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個人銀行處總監張少鋒

    “網銀的功能絕不限於查詢、轉賬,通過網銀,您可以參加團購購買化粧品,可以借助銀行的溫馨提示向朋友催還借款,可以輕鬆完成收、付款。”這是東亞銀行客服人員向記者描述的該行網銀功能的幾個例子。
  當國有銀行不約而同上調網銀跨行轉賬費之時,內斂而低調的外資銀行這一次不僅選擇了大打低價牌,更拋出了其引以為傲的特色服務。“目前我們網銀的收費應該是業內最便宜的,跨行轉賬費是千分之五,最低2元,最高20元。針對理財客戶和優質客戶則免收費用。”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東亞銀行”)個人銀行處總監張少鋒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除了價格優勢外,本地化、安全性與個性化三大特點是東亞銀行網銀的最大優勢。”
  根據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去年底發布的《2009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網上銀行總體依然保持向上發展的態勢,尤其是個人網銀業務逆市而上,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城鎮人口中,個人網銀用戶的比例為20.9%,比2008年增長2%。其中,35至44歲的“社會核心”人群和女性網銀用戶增幅較大,網銀正進一步滲透到各類人群中。在網銀用戶量進一步攀升的同時,用戶使用網銀的活躍度也在迅速提升。
  毫無疑問,網絡銀行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爭奪的中間業務之一。而面對物理網點並無優勢的現實情況,外資銀行對於網銀的看重也就不言而喻。
  “我們確實針對網銀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盡可能地提供富有網絡特徵的、具有人性化的網銀産品和服務。”張少鋒告訴記者,“這其中,我們非常看好網銀理財,相信其會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理財産品在網上也會出現顛覆性的創新。”
  據記者了解,工行早在2005年就首次推出了網上專屬理財産品。光大和民生也曾推出過網上專屬産品。這些專屬産品的固定收益率普遍略高於在銀行櫃&購買同品種理財産品的收益率。
  儘管因謹慎穩健而著稱的東亞銀行目前尚未在網銀理財領域有所動作,但張少鋒的一席話分明透露了其更為長遠的打算。
  “隨着網銀被越來越多的客戶接受,以及客戶風險意識的增強、對理財産品判別力的提升,網銀理財確實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在這個過程中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互聯網上實現理財産品的信息披露,增強可透視能力,不僅是銀行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監管機構需要考慮的。”張少鋒説。
  在張少鋒看來,保守估計,未來客戶只需在櫃&接受過風險測評並購買過理財産品,即可後續通過網銀購買類似風險的理財産品。這或許會成為東亞銀行實現其網銀理財的第一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四大國有銀行上漲網銀轉賬費 2010-08-06
農行網銀跨行轉賬費用漲10倍 2010-08-05
巧用網銀轉賬 辦"不收費"的卡 2010-08-02
浦發銀行:網銀安全性增強良好操作習慣 2010-06-04
中信銀行:個人網銀安全措施再升級 2010-04-1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壟斷行業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論廓清[思想頻道]中國品牌的追求不能急於求成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