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信合作重新開閘,一度停滯的市場迎來報復性反彈
上周截止到14日共有12家銀行和10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了107個銀信合作理財産品,比前周增加了24個,增幅為28.92%;預計發行規模1359.96億元,環比增加329.19億元,增幅31.94%。 這種反彈更可能是曇花一現。“各銀行都在觀望新規如何執行,産品發售會日趨謹慎。”某信託公司人士稱。
銀信表外資産要轉到表內,規模到底有多大,多家銀行坦言“吃不準”,轉回後還將按照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必然遏止未來的發售量。中信銀行率先披露信息稱,轉入表內的資産約720億元,佔總資産的6%-7%。中金公司估算,整體而言,銀行業需轉入表內的資産在3000-5000億元左右。
回表資産低於5000億
按照銀監會《通知》要求,對以前約定和發生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要求將表外資産在今、明兩年轉入表內,並按照150%的撥備覆蓋率要求計提撥備。不過,銀監會並未披露到底有多少表外的融資類銀信理財資産要回表。 融資類銀信合作産品中,部分産品貸款剩餘期限和理財産品期限錯配,銀行需要提供流動性支持,這些産品屬於應該轉回表內的資産。 中信銀行率先自爆家底,其理財産品目前集中在零售領域,大約有900億屬於銀信合作的範圍,産品到期期限在一到兩年之間,其中80%是信貸資産類理財。 “需要併入表內的資産佔總資産比例為6%-7%。”中信銀行稱。據該行半年報,截至2010年6月末,貸款及墊款平均餘額為1.1萬億元。據此核算,其回表資産是660-770億元。也就是説,大概七成以上銀信合作産品準備轉回表內。 “不過,跟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一樣,銀信理財規模不是一次統計就能摸底清楚的。”中信銀行某分行行長稱。 中金公司不久前透露,上半年光大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2381億元,截至6月末餘額為1667億元,涉及銀信合作信託貸款類理財産品900億元,佔比54%。 招行某高管近日對本報記者稱,截至目前,其融資類銀信規模約為300億元,如全部轉到表內,似乎違背了會計準則的要求。其認為,是否放在表內,取決於銀行是否承擔風險。
另一股份行高管&&,因銀信合作産品期限較短,這部分資産在未來一兩年內會逐步消化,表內風險資産增加量較小。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羅景透露,根據其與各銀行的溝通,全行業融資類銀信合作理財産品餘額在1-1.5萬億之間,可能有25%-30%的融資類理財産品最終會轉入表內,規模在3000-5000億元。
銀行減利或超200億
表外銀信産品為銀行騰挪信貸規模,提升盈利發揮了重大作用。如果此類資産轉回各銀行資産負債表,勢必對銀行利潤産生影響。前述股份行高管&&,利潤影響從兩方面體現,一是按照150%的撥備覆蓋率要求計提撥備,會擠佔利潤;二是銀行手續費收入將減少。 招行某高管&&,如果轉回表內資産均需計提150%撥備,則有待商榷。在他看來,招行的銀信資産幾無風險,“賣出去的貸款,客戶評級都在四級以上,是好客戶”。 某城商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稱,《通知》雖含糊,但按其和多家同行的理解,150%的撥備覆蓋率要求應是站在整個銀行角度而言,而非單獨針對銀信産品新增撥備。這部分資産轉回表內後,銀行將視為普通貸款,按照貸款五級分類提取相應的撥備。目前,銀監會要求各銀行撥備覆蓋率達到150%以上。 中金公司羅景亦認為,對於轉入表內的理財産品,如果未發生違約,銀行應當按照正常類貸款1-1.5%的計提比例來提取準備金;如果已發生違約,按照100%的比例來計提準備已經能夠完全覆蓋風險。 多家信託公司中高層人士&&,從歷史來看,銀信産品質量很好,壞賬率為零。 國海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桑俊認為,對於轉入表內的銀信資産,未違約情況下,銀行按照正常類貸款1-1.5%的計提比例來提取準備金,按轉入表內的融資類理財産品3000-5000億元規模算,銀行業利潤將減少30-75億元。 在銀行手續費收入減少方面,中金公司估算,若按1-1.5萬億的餘額和1.5%的收益率,則銀行手續費收入會減少150-225億,大約相當銀行業凈利潤的2-3%。 因有兩年寬鬆時限,銀行目前處置動力不高。“據我們跟各合作銀行溝通,大家都想等到明年再説,今年估計不會計提多少撥備。”深圳一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我們正在摸底,也在等待銀監會具體的操作細則,目前還沒有什麼行動。”南方某股份行計財部負責人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