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大宗商品走勢強勁,引發市場人士對其未來走勢的再度關注。國際原油、基本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反彈,原油期貨自6月份低點反彈已超過25%,銅、鋁、鉛、鋅等基本金屬反彈幅度也在20%以上,而黃金價格重新回到1200美元的高位。
與此同時,9月份到期的CBOT小麥期貨合約價格飆升,最近兩個月以來累計漲幅超過60%,帶動其他農産品價格集體上漲。
大宗商品在經歷了2009年單邊上漲的牛市、2010年上半年震蕩下挫後,又走出了一波強勁的升勢。我們不禁要問,這輪反彈意味着什麼? 觀察大宗商品本輪上漲,筆者認為,不同品種的上漲原因不盡相同。對原油和基本金屬而言,市場對歐債危機的擔憂減輕,對全球經濟復蘇重拾信心,是支撐其價格走高的一大因素;此外,由於金屬和原油期貨均以美元計價,使得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呈現一定的反向關係,近期歐元持續走強,使得美元指數從最高的88.7點快速回落至81點附近,也是原油和基本金屬價格快速上漲的一大誘因。黃金價格居高不下則是市場對於前期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在未來導致惡性通脹的擔憂仍十分強烈;而小麥等農産品價格快速上漲則是俄羅斯和亞洲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天氣,導致接近20%的麥田絕收,俄羅斯&&小麥出口禁令,進而引起市場對小麥供給的擔心所致。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成為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作為金屬最大消費國之一的中國,其需求佔各類基本金屬總需求量的30%-40%,超過美國和歐洲兩大經濟體之和。儘管中國政府對地産的嚴厲調控可能在四季度延續,進而導致四季度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但硬着陸的可能性較小,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確定性較大。而從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儘管就業數據仍有波動,但保持緩慢復蘇態勢的可能性較大。此外,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後續影響雖仍不確定,但最困難的時候已過,籠罩在歐洲上空的歐債危機烏雲已開始逐漸散去。因此,儘管種種矛盾因素交織,但全球經濟保持整體緩慢復蘇態勢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原油及基本金屬需求將緩慢復蘇,拉動價格長期走強。 此外,由於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之間的反向關係,隨着美國作為頭號經濟大國地位的動搖,美元指數長期走弱確定性較大,這也是我們看好大宗商品價格長期走勢的一大理由。 看好大宗商品未來長期牛市的同時,筆者認為寬鬆政策退出與通脹預期落空將使金屬和原油價格中短期面臨壓力。次貸危機爆發前的6-7年間,由於美國及歐洲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世界主要基礎貨幣每年同比增長約10%-15%。次貸危機爆發後,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使得全球基礎貨幣增速急劇攀升至20%-30%,全球範圍內流動性極度寬裕,對高通脹的預期進一步升溫。基於大宗商品兼具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在目前需求尚未全面復蘇的情況下,此次原油和金屬能低點大幅反彈更多地體現其金融屬性,原因即在於充裕的流動性與通脹預期。而隨着經濟復蘇,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與通脹預期落空有可能會使原油和金屬價格在中短期內面臨回調壓力。 對於農産品而言,我們認為本次期貨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過度反映了惡劣天氣對供給造成的影響,儘管東歐和西亞地區小麥減産,但仍不足以造成全球供需關係失衡,除非惡劣天氣延續造成其他地區的産量進一步大幅惡化,否則隨着市場擔憂情緒的減輕,小麥等農産品價格將逐步回調。 概括來説,對於原油和金屬而言,在寬鬆政策逐步退出、全球流動性退潮和通脹預期落空的影響下,中短期此類大宗商品價格存在回調壓力,而我們認為農産品價格在未來將回調是由於市場對惡劣天氣等突發因素的過度擔憂減輕。長期來看,全球經濟復蘇拉動需求回升以及作為計價貨幣的美元長期走弱,仍將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長期走牛。“螺旋式上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未來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