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財智頻道 >> 外匯期貨
滬銅拋近買遠機會顯現
2010-07-27   作者:  來源:期貨日報
 

    目前,期銅處於近高遠低的反向市場,近月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小於遠月合約,呈現熊市特徵。在熊市套利中,無論是正向市場還是反向市場,拋近買遠盈利的可能性較大。
  我們首先計算一下滬銅合約之間的理論價差。銅合約平均分佈12個月份,且每個月合約都能成為主力合約,因此計算隔月合約價差能夠普遍運用到其餘擴展期限合約間的價差關係。構成合約價差的主要成本由倉儲費、交割交易費、資金成本。按照交易所倉儲費每天0.4元/噸(最大成本原則)、交割手續費2元/噸、交易手續費萬分之4(舉例)、年貸款利率5.31%、增值稅率17%來計算,總成本大約為(16+0.145Y-0.139X),其中X為近月合約價格,Y為遠月合約價格。我們假設近月合約1010價格為52320元/噸,遠月合約1011價格為52230元/噸,大約可知當時銅的合理價差為16+0.14552230-0.13952320=316。
    計算完合理價差後,我們試圖以過去滬銅走勢尋求價差規律。我們來看一下最近一年滬銅主力合約(連續三月合約,以下簡稱連三)與主力後一月(連續四月合約,以下簡稱連四)的價差結構。滬銅價差絕大部分時間連三減去連四處於負值階段,可知最近一年滬銅以正向市場為主。目前反向市場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處於庫存消化周期內,現貨供應相對較缺,但價差基本呈現久跌必升、久升必跌的規律,且幅度較為一致,平均價差約在-100—-150之間,但波幅甚大。
  銅價差結構與合理成本有絕對值上的差距,在反向市場階段,這個性質也只在6月份開始才有所體現出來。回到基本面分析,從宏觀面來看,當前外圍市場復蘇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美國經濟數據逐漸在三季度出現回落,建築業、汽車業、就業市場都趨於疲弱。歐洲債務危機隨着債券銷售強勁暫時緩解市場擔憂。而中國市場宏觀環境的最新變化使得全球總需求增速料出現放緩。國內主要行業下游電線電纜和家電下半年都轉入淡季,汽車和建築市場同比增速料繼續放緩,環比出現下滑。從供應角度來看,三季度不少冶煉廠進入停工檢修期,行業總體開工率下滑。6月份國內主要銅冶煉企業平均開工率為89.26%,相比5月的92.92%下滑了3.66%。隨着下半年傳統消費淡季以及經濟增速回落,儘管供應可能削減,但相比危機時代的開工率仍處高位。且當前的民間庫存量與萎縮的消費相比,後市隨着供大於求局面逐步顯現,反向市場極有可能轉為正向市場,即目前的近高遠低格局又將轉換成近低遠高。因此,我們建議買滬銅1011拋1010的操作策略。
  該跨期套利主要操作合約皆為流動性較好的合約,且遠離交割月份,不存在提高保證金增加成本的問題,因此為了保持這種流動性,需要及時移倉換月來達到擬合連三和連四合約的價差效果。另一風險點在於合理價差的重估值,一旦市場向我們預測的反方向發展,我們需要嚴格執行止損點的安排計劃。多次經驗表明,一旦正向市場或者反向市場形成,可能具有較強的粘性,擺脫這種狀態所耗的時間可能較長,因此除了止損點的嚴密執行外,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們假設當前滬銅連三和連四價差為110,我們對於價差的判斷為第一目標-100,最大目標為-250,止損設於0.5%位置即價差達到180以上,第一目標盈利率1.32%,最大目標盈利率2.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淡季中滬銅有望走出別樣行情 2010-07-12
[期貨•2008-05-28]滬銅反彈倫銅上行壓力大 2008-05-29
[期貨•2008-05-22]利好消息刺激滬銅反彈 2008-05-23
[期貨•2008-04-23]滬銅上漲“步履蹣跚” 2008-04-24
[期貨•2008-04-21]滬銅滯脹難跌 醞釀風暴 2008-04-2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歐洲銀行壓力測試有點兒不靠譜[思想頻道]英、日、德、美節能減排機制啟示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