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股市萎靡不振、銀行存款被“實際負利率”侵蝕、樓市又遭遇“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銀行理財産品變成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上半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普遍實現了預期收益率,交出了一份較為滿意的“中考”成績單。據金融界網站金融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到期産品共計1819款,平均到期收益率為2.8%,跑贏一年期定期存款2.25%的利率水平。
“今年以來,理財産品整體收益率呈現平緩上升的趨勢。較之去年同期,收益率有所提高,而該趨勢在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上表現更為明顯。”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今年下半年發行且明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會更高一些。
上半年主打短期産品
在上半年股市持續低迷、加息預期不斷升溫之際,銀行理財市場短期産品以其靈活、穩定的特性獲得了投資者青睞。金融界網站金融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各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4092款。其中,短期産品發行極為火爆,3個月以下的理財産品共發行1909款,佔比46.65%;期限為3-6個月的産品共發行794款,佔比19.40%;6-12個月、1-2年和2年以上期限的産品則分別發行了681款、591款和87款。 工行理財師張敏告訴記者,由於目前市場中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中長期理財産品容易受到利率和經濟周期的影響。而短期産品則可以短時間內靈活調整配置,受到的波動較小,收益又比存款利率高出不少,較為適合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把閒置資金調動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份一系列房地産調控政策&&以來,樓市投機、炒作資金大量撤出,這也導致二季度産品發行量環比激增。來自銀率網數據庫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各銀行理財産品發行總量為2269款,與一季度相比增28.6%。 銀率網分析師高強&&,房地産市場吸引力大不如前,持幣觀望的投資者尋求新的投資領域,同時歐元債務危機對股市帶來的壓力,使投資者更加傾向於銀行的理財産品。三季度投資者的流動性偏好將繼續維持目前狀態,短期理財産品將依然為市場的主流産品。
記者了解到,大部分産品為投資者賺取到了其産品説明書中承諾的預期收益率,但是一小部分産品,因為種種原因,其實際到期收益率卻“未能如願”。
據展恒理財不完全統計,在上半年到期的理財産品中,有22款産品實現了正的超預期收益;但是,另有23款産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佔總數的1%;其他産品的年化收益率則與其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相同。 “今年投資於石油的産品實現收益提前終止的佔多數,而與股市、外幣挂鉤的理財産品表現則不理想。”張敏告訴記者。
債券類産品發行量稱霸
在發行量方面,金融界網站金融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半年各商業銀行共發行債券投資類産品173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2.27%;發行數量第二多的是組合投資類産品,共計發行94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2.49%;信託貸款類産品,共計發行582款,名列第三,平均預期收益率3.50%。 普益財富研究員唐麗琼認為,由於銀行與信託公司合作推出的理財産品7月起被全面叫停,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的整體收益將下降。隨着存量資産池的逐漸到期,信貸資産類理財産品將也會隨之逐漸減少,從而導致銀行理財産品整體收益降低。
澳元産品出風頭
除信貸類産品表現突出外,澳元理財産品也成為其中一大亮點。在上半年到期的外幣理財産品中,澳元理財産品數量最多,在前25名外幣産品中,澳元産品就佔了12款以上。
對此,唐麗琼指出,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收益水平較高的澳元理財産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期限都在6個月以上,這些産品都是在降息之前推出的,而降息之前推出的澳元理財産品收益率都較高,一般都在8%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隨着澳元利率的企穩,最近發行的澳元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已大幅降低,其中,3個月期限預期年收益率僅為2.5%左右,6個月只有3.03%左右。
為此,唐麗琼&&,匯改重啟給人民幣帶來一定的升值空間,此後,投資者可選擇人民幣産品,避免因換匯帶來的匯率損失。如果手中持有外幣,可選擇一些保本類的外幣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