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財智頻道 >> 銀行保險
預定利率擬放開 傳統人身險“讓利”受期待
2010-07-16   作者:作者:白田田/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一周來保險股動蕩不安,這或許是傳統人身險預定利率擬放開所帶來的最直觀效應。事實上,預定利率的變化與每一位保險消費者密切相。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傳統人身險包括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和兩全險,屬于保障型保險産品。專家指出,放開傳統人身險預定利率將促使一些保險公司開發和設計出更具吸引力的産品,降低費率,改變保障型保險産品由于預定利率太低而受冷遇狀況,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實惠。

  傳統人身險費率有望降低

  保監會于7月9日下發了《關于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徵求意見稿,擬放開傳統人身保險預定利率。《通知》指出,傳統人身保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保險公司對傳統人身保險産品進行定價,應當符合一般精算原理。
  據了解,傳統人身保險是指簽發保單時保險費和保單利益確定的人身保險,與之相對應的是分紅險和萬能險。目前主要的傳統人身保險包括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和兩全險,屬于保障型保險産品。
  對于保險公司來説,預定利率的高低與公司的利潤直接相關。如果保險公司的實際投資收益率低于預定利率,保險公司就會虧本經營。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教授庹國柱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放開預定利率後,如果保險公司認為自己的收益比較好,想提高保險産品的競爭力,就會調高預定利率。
  對于投保人而言,預定利率的高低通過保險公司的定價,最終體現在保險産品的費率上,預定利率和保險費率之間是一種反相關的關係。
  庹國柱表示,從理論上講,預定利率調高,費率就會降低,保障水準會相對提高,但保險産品的開發設計有一個過程,不會馬上體現出來,所以即使費率降低了,消費者也不一定能夠準確地感受到。
  從1999年開始,傳統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被限定在2.5%以內,一度出現了預定利率低于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情況。也就是説,消費者購買傳統人身保險的收益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裏,更不用説將這些錢拿去投資回報率更高的其他理財産品。
  庹國柱説,保險公司將來如果按照較高的利率開發了新産品,會通過直接降價、增加優惠或者增加其他保障功能等促銷方式讓消費者感受到利率變化帶來的好處。

  “價格戰”或催生好産品

  如果放開預定利率,“價格戰”會不會再次上演呢?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壽險産品的預定利率比較高,曾經一度超過8%。央行連續8次降息後,銀行利率大大低于保險預定利率,而保險公司大賣特賣保單,造成全行業的利差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保監會出臺了2.5%的“死規”,以防止保險公司惡性競爭,防止在投資收益難以保證的情況下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開打“價格戰”。
  “利率放開後保險公司的價格競爭會更加激烈,利率能提高多少得根據公司的實力,有些公司可能就沒辦法經營下去。”中國人壽北京分公司行銷分處經理王鄉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新規實施後,大型保險公司可能並不會貿然大幅上調預定利率,但不排除會有小型保險公司以非常高的預定利率搶佔市場,再在後期慢慢調整。
  不過庹國柱指出,不用擔心價格戰,通過價格戰可以讓經營管理水準高、服務好、産品有吸引力的公司發展壯大,而那些做得不好的公司就被淘汰出局。

  將有更多人購買傳統人身險

  預定利率放開之後,不同保險産品的價格競爭格局也會發生變化。根據《通知》,目前有可能放開預定利率的只是傳統人身保險。事實上,分紅險和萬能險在人身保險市場佔有更大的比重,傳統險種則由于預定利率太低而在市場上遭到冷遇。
  王鄉華説,偏重保障功能的傳統險是投保人最應該購買的,但現在面對傳統險和分紅險兩個方案,很多人會選擇後者,只有低收入人群會偏向于選擇傳統險。放開傳統人身保險的利率之後,將會有更多的人購買傳統人身險。
  有分析人士也指出,此次放開人身保險産品的預定利率,將大幅增加保險産品與銀行理財産品、基金産品等的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刺激消費者購買保險功能比較強的傳統人身險。
  庹國柱表示,放開預定利率意味著費率市場化向前大大地邁進了一步,在當前市場競爭主體增多、保險監管能力加強和公司治理結構改善的情況下,應該讓保險公司根據市場和風險的變化來科學合理地厘定利率,設計和開發更有競爭力的産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