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農産品期貨價格走出了一波與其他期貨品種不同的行情,其中尤其是糧食類期貨品種走勢最為耀眼,比如小麥、早秈稻、玉米等,近期都走出上漲行情。由於當前我國政策的重心在於管理通脹預期,而農産品價格的上漲會直接帶來消費價格的上漲,因此後期如果農産品價格上漲過快,國家將&&相關政策來穩定市場,後期要關注政策面的短期利空影響。
首先,供需失衡是糧食類期貨價格上漲的內在推動因素。今年以來我國主要糧食主産區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惡劣天氣,影響了相關農作物的正常播種以及收割,導致了基本面上供應偏緊的狀況。目前已經到了部分農産品收割季節,供不應求的局面推高了糧食類期貨的價格。數據顯示,2010年夏糧預計總産量2462億斤,同比減少0.3%。其中雲南、貴州等受災較重的省夏糧單産下降較多,總計減産169萬噸。此外,東北地區的持續高溫,使得該地區玉米受到乾旱的威脅,玉米減産也是預期之中的事情,這也推高了玉米價格的走高。而各大糧商的産能競賽也助推了糧食的需求。需求與供給的不對稱,讓小麥、水稻、玉米的價格具備了更多上漲動力。 其次,國家惠農政策也是近期糧食價格走高的原因之一。最近幾年對農業政策的傾斜和扶持,以及農産品最低收購價和保護價的政策也間接推高了價格走高。從最近幾年糧食收購季節的期貨品種表現情況來看,在糧食收購時期,相關期貨品種都表現出上漲態勢,這主要也是與政策面扶持有關。比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的《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通知》,表明了國家加大農業扶持的力度,也支撐了小麥價格的上漲。根據該預案,國有糧食企業每收購1噸小麥最多可獲得120元的財政補貼,糧商因此積極參與收購。此外,今年小麥托市收購主體除中央和地方儲備糧系統之外,還有央企中糧集團和中國華糧物流集團所屬企業的正式加入,以及國外糧食巨鱷益海嘉裏的參與,使小麥搶購戰更為激烈。多方主體參與的夏糧收購共同推高了小麥價格。 然而,農産品價格的上漲直接關係到消費價格的上漲,從而關係到國家管理通脹預期的目標能否實現。一方面國家需要保持對農業扶持政策的連續性,但另一方面國家也不會讓農産品價格過快上漲,從而推動整體物價水平上漲。因此雖然基本面是糧食類期貨價格上漲背後的主因,但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認為國家為實現管理通脹預期的目標,也會&&相關政策來抑制糧食價格的過快上漲。本週四國家統計局將要公布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以及消費價格數據,我們認為,如果二季度CPI上漲過快,尤其是其中農産品價格上漲過快,國家&&抑制農産品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就會迅速&&。 綜合而言,我們認為後期要密切關注國內物價走勢,尤其是國家可能&&相關政策抑制價格過快上漲的措施,後期糧食價格將面臨很大的政策壓力。大連玉米價格從7月以來一直處於上漲之中,預計後期價格由於政策面利空將面臨回調壓力;而強麥期貨更是延續着6月初以來的強勢上漲格局,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後期強麥也將迎來一輪迴調行情,短期內不能過分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