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進入7月份,各銀行理財産品的“中考成績單”就被曬出來了:據國內某知名理財調查研究機構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各商業銀行共有1737款理財産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2.8%,比1年期定期存款2.25%的利率略高。其中信託産品和澳元理財産品表現出色。
澳元理財成贏家
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産品中,信託類産品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市場佔比自年初開始一直遙遙領先。在收益率方面,這類産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7%之間,收益水平表現相當搶眼,引發投資者的熱捧。
除信託類産品表現突出外,澳元理財産品也成為理財産品中的一大亮點。在上半年到期的外幣理財産品中,澳元産品數量最多,排在前25名的外幣産品中澳元産品就佔據了12款之多。據了解,收益水平較高的澳元理財産品都是期限為6個月或者1年期産品,在澳元降息之前推出的,其收益率都比較高,一般都在8%以上。 但隨着澳元利率的企穩,最近發行的澳元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大幅降低,其中,3個月産品預期年收益率僅為2.50%左右,6個月産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只有3.03%左右。
信貸類産品佔半壁江山
據統計,自去年以來,信貸類理財産品就成為銀行理財産品中收益最高、佔比最大的種類之一。其中,銀信合作産品的佔比一直保持在50%左右,80%以上的産品屬於信貸資産類和信託貸款類産品。 招行武漢分行個金部理財專家張慧斌介紹,相比其他類型的理財産品來説,同期限的信託類産品往往擁有更高的收益。1年期信貸類産品的收益率一般要高於4%,而其他類型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2%-3%,前者明顯高於後者。 近日,銀信合作産品被叫停,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市場上理財産品發行量將減少,銀行可能加大債券類理財産品的發行,最近有投資計劃的投資者可以將目光轉向債券類産品。而銀行也應借此機會對理財産品進行創新。
銀信産品被叫停 信貸理財一週發行65款産品
銀信合作業務被監管部門緊急叫停,信貸類理財産品卻迎來了“最後的衝刺”。普益財富的最新理財産品投資報告顯示,上周23家銀行共發行183款人民幣理財産品,其中信貸類理財産品65款,比前一週增加了7款。 據了解,7月2日,各地銀監局口頭通知信託公司,要求從即日起暫停與銀行理財業務對接的銀信合作業務。有消息稱,目前並不是叫停所有銀信合作業務,即對不同地區、不同機構的要求有所不同。各家銀行及信託公司也都在等待銀監局進一步的書面文件,在此之前,銀行應該不會與信託公司成立新的合作計劃,未來信貸類理財産品發行款數必然大幅減少。 而普益財富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上周(7月2日至7月8日)23家銀行共發行202款個人理財産品,其中,人民幣理財産品發行數為183款,較上周增加6款,市場佔比為90.59%。在産品種類上,信貸類理財比上周增加7款,為65款,市場佔比為32.18%。 據分析,雖然發行信貸類理財産品的銀行數較上周減少,但發行數量卻增加,主要是由於部分銀行加大了該類産品的發行力度。僅中信銀行就發行了33款,佔比達一半。 普益財富研究報告指出,部分銀行集中大量發行信貸類理財産品,無疑是擔心該類産品被完全叫停而進行的“最後衝刺”。上半年由於監管層加緊新增信貸控制,促進了銀行與信託公司的合作,特別是以信貸類理財産品形式募集資金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不僅加大了銀行系統內風險,也不利於監管層對市場流動性的控制,引發了此次銀監局對銀信合作的嚴厲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