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市場收官之際,《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根據北京展恒理財顧問公司(以下簡稱“展恒理財”)提供的數據,對上半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和新發行的産品分別進行了盤點。 據展恒理財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737款銀行理財産品到期,其平均到期收益率為2.8%。 在上述到期的理財産品中,有23款未實現預期收益,約佔總數的1%,其餘99%到期的理財産品均實現了預期收益,甚至有少部分産品實現了正的超預期收益。 在老産品到期的同時,更多的新産品接踵而至。據展恒理財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各大銀行共新發理財産品5484款,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一倍。
到期平均收益2.8% 信貸類最高
據統計,上半年共有1737款銀行理財産品到期,其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2.8%,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2.25%的利率水平。 對比不同投資類型的平均收益,我們發現,信貸類理財産品的平均收益率最高,達到3.4%,其次為綜合類理財産品,約為2.6%。而票據和債券貨幣市場類則緊隨其後,其平均收益率也達到2%以上。 其中,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信貸類産品,經過2009年的火爆發行,在上半年到期的産品中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其和債券類産品一樣,都屬於穩健型理財産品。這類産品主要是把募集的資金,定向貸給某個特定的“信貸項目”,其本金和收益來源於借款企業償還的貸款本息。目前這類産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7%之間。 相對而言,結構性産品和打新股類産品的平均收益率則較低,僅分別有1.7%和1%。我們分析發現,結構性理財産品收益率偏低,主要是受到一些外匯挂鉤産品尤其是挂鉤歐元的理財産品的拖累。 此外,此前受到熱捧的新股類理財産品,在新股頻頻破發的窘境下,其收益率也較低,甚至部分産品爆出負收益。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為中信銀行旗下的幾款新股類産品,如雙盈計劃8號、9號和10號等。 就單只産品而言,今年上半年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為南京銀行旗下一款産品——“聚富2號”穩健級(0813期)金梅花理財産品,該産品實現了8%的年化收益率。其説明書顯示,該産品的資金投向為江蘇信託大非股票質押融資0801號單一指定資金信託。 此外,農行旗下的“本利豐”2008年第38期盛世華年?重慶市主城區危舊房改造信託理財計劃也取得了近7%的年化收益率,僅次於南京銀行的“聚富2號”。
23款産品收益未達到預期
在上述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大部分産品為投資者賺取到了其産品説明書中承諾的預期收益率,但是一小部分産品,因為種種原因,其實際到期收益率卻“未能如願”。 據展恒理財不完全統計,在上半年到期的理財産品中,有22款産品實現了正的超預期收益(實際年化收益率與預期年化收益率之差);但是,另有23款産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佔總數的1%;其他産品的年化收益率則與其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相同。 上述實現正的超預期收益的産品主要為信貸類産品,且這些産品主要被興業銀行的特別理財計劃系列産品和中信銀行的理財快車系列産品等兩大類産品所囊括。 相對而言,未實現預期收益的23款産品則主要為結構性和新股類理財産品。其中以農行旗下産品最多,達到6款。 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升級,導致歐元匯率不斷走低,一些挂鉤歐元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生不逢時,部分産品最終只取得了最低預期收益,個別産品甚至取得了“零收益”。 農行旗下的部分理財産品則不幸遭遇了這場歐元匯率寒流。其旗下的2009年第四期“金鑰匙匯利豐”人民幣理財C款(包括個人産品和機構産品)和E款産品(包括個人産品和機構産品),以及2009年第一期人民幣匯率挂鉤産品,均為與歐元挂鉤的結構性産品。 在歐元匯率大幅下滑的過程中,這些産品最終雖然實現了保本,但是其投資收益卻全部“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上半年未實現預期收益的産品中,超預期收益率最低的為“非凡理財FOF-基金精選人民幣理財産品”,該産品為民生銀行旗下的一款非保本非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其投資期為1年,投資方向為國內公開發行的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以及其他各類創新型基金産品。該産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50%。 該産品設立於2008年1月,本應在次年1月到期。但在2008年的熊市行情下,該理財産品出現較大虧損,2008年12月民生銀行不得不對該款産品進行了延期。 雖然在2009年市場的反彈中,其産品凈值有所回升。但截至今年1月到期日,該産品兩年期投資收益率僅為-6.55%,産品年化收益率為-3.27%,與最高預期收益率相比,實際收益率低了53.27的百分點。 相對而言,農行取得零收益的産品尚能為投資者保本,而上述取得負收益的産品卻令投資者遭到較大的損失。
新發産品逾5000款 新股類銷聲匿跡
各大銀行旗下理財産品不斷到期的同時,新的理財産品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 據展恒理財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各大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5484款,比2009年上半年的發行數量增加近一倍。 按照本外幣理財産品劃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上半年人民幣(本幣)理財産品發行量佔據絕對優勢。 我們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大銀行共發行人民幣理財産品4671款,佔上半年理財産品發行總量的85%。 從産品投資類型上看,相對於2009年信貸類産品大行其道,幾乎佔據發行市場半壁江山而言,今年上半年相關産品的發行則有些沉寂。 統計顯示,按産品類型劃分,上半年綜合類産品發行量最多,達到1621隻,債券貨幣市場/票據類理財産品的發行量次之,為1594款。而信貸類産品僅發行839款,僅佔上半年發行總量的15%。 對於信貸資産類産品發行量出現較大下滑,展恒理財公司理財總監石端義認為:“這主要受到相關政策影響,去年12月銀監會&&的《進一步規範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與《關於規範信貸資産轉讓及信貸資産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兩個文件,對銀行發行信貸類理財産品做出了一些限定。” 今年一季度大盤股頻頻破發的情形下,新股類理財産品則銷聲匿跡——上半年無一隻新股類理財産品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