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來了位客人,買了一台價值10多萬元人民幣的落地鐘,産自德國‘赫姆勒’,他説讓他感覺最愉悅的是鐘給他的清澈聲音。”前幾日終於有閒心,於是百無聊賴地在萬象城溜達,在品牌重復率奇高的商業圈居然被一個專門賣鐘的店舖吸引,在一直被機芯技術所吸引,游走在名錶間的我似乎也開始想要弄明白這個同樣用來計時的東西,除了個頭之外,到底還有怎樣的差別。 德國“赫姆勒”星象鐘,英國“肯密狄”的全球每年限量發行25&的滾球鐘這些我頭一次可以仔細琢磨的東西在這個天籟鐘行都能找到。“時間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抽象奢侈品,那麼手錶和鐘自然是最能表達的載體。”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我,“但相對於手錶的個人性,鐘更是一個家的概念,八音機械鐘就是家居奢侈品的象徵。那種機械自鳴鐘有韻律的滴答聲,會給家庭生活帶來更多的規律和節奏感。” 其實回想起在巴塞爾採訪外駐留時間最久的展廳是百達翡麗,那個短短幾分鐘的廣告片,仔細聆聽三問表發出的聲音,讓不少人癡迷。身邊的觀客走了一撥又一撥,我還依然停留。也許還有很多人在買表或機械鐘時首要關心是“準不準”,實際上,記得某品牌CEO曾對我説過,當一個事物的價格遠遠超過他外在所見的價值時,那麼,他的意義就已經不在於最初了,比如計時功能的價值在現時或許只佔高檔機械鐘價格的千分之一二,而真正的鑒藏者會關心它的人文情懷,美學價值及歷史淵源。 其實不少人對於鐘錶的迷戀已經從外表設計上升到機械構造,而最後往往會安靜地停留在那個完美的機械音上——既代表時間的流逝,也是對心境的凈化。 在歐洲的拍賣行裏,人們最愛收藏的是稀缺性,但國內的大多數人還在忙着為批量化的商品掏錢。當我們還在為時裝配飾的奢侈而享受時,不少發燒友們已經瞄上了高端音響,窩在沙發上享受的愜意,同樣是表或鐘,也有視覺享受和聽覺享受的層次不同。深層的奢侈與聽覺有關,然後,與家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