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西霸 |
 |
|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 在城市未來館、萬科館等暢想未來城市生活的展館中,記者被幾代人為打造美好城市所做的努力所感動,被城市變化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所振奮,被充滿想象力的憧憬和夢想所折服。 也正是對城市的期盼、思考和規劃,賦予人們更美好的城市未來。
期盼
“家,並不僅是一個避風港,更是一個享受甜蜜生活的地方。”對住宅和城市的規劃與思考,成為全世界幾代人不懈的追求。把住宅建得盡可能舒適,是人們長久以來的願望。 走進城市未來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近五米高的巨型屏幕播放着科幻影片“昨日之夢”,訴説人們對未來的夢想。進入“理想與實踐”展區,幾本巨大的互動虛擬書呈現着人類歷史上對未來城市的描述,手指輕點,就可以一頁一頁地翻動,仿佛前人就站在眼前,講述着歷史長河中流動的城市智慧。 在古代的東方,人們將風水與城市規劃緊密相連。自然、人、社會是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是古人深信不疑的信念,並努力將住宅建成自然與人的和諧居所。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境內的特克斯八卦城就是一個典範,俯瞰整個城市,呈現一個巨大的八卦形,“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萬物同。”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座不需要紅綠燈的城市。 英國作家托馬斯 摩爾在幾乎沒有人能得到清潔飲用水的15世紀,大膽提出瘋狂夢想——未來的水應該用管道來輸送,並且應該收集雨水;在瘟疫肆虐的16世紀的歐洲,他又提出住宅應該是清潔和排列整齊的,並且有一個大花園。 法國人文作家查爾斯 傅裏葉想象着大家能一起住在一所大房子裏,從而提出了“法郎吉”理想化家園社區。“法郎吉”也使得資源節約成為可能,在這裡,人們只需要共享一個巨大的地窖,而不再需要成百上千個地窖。 從兩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到長江流域孕育的城脈;從埃及、印度、雅典、瑪雅等輝煌一時的古城到文藝復興後逐漸成熟的經典城市;從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街市到擁有蘇州河、石庫門的靈動城市;還有雪域之城布達拉宮、三朝帝都伊斯坦布爾……人類文明的歷史在城市的發展中顯露無遺,其中承載的人類智慧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實踐
在城市未來館,很多個鑲嵌在墻壁中的屏幕動態播放着當代各國的智慧結晶,一個個立項、在建、建成的住宅概念項目次第展現。城市規劃的理念在這裡碰撞,未來住宅的實踐在這裡展現。 弗蘭特 勞埃德 賴特在20世紀上半葉,規劃了一個可以稱為美國“烏托邦”典範的理想城市,為一個分散的社會提供一個擴散的領域,與傳統的合作主義不同,這裡捍衛由技術支持的個人自由的原則。 廣畝城市的設想為每個家庭分配了4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個城市都將成活在綠地上的一個島中,與鄰居完全分離,城市空間將以這些獨立細胞作為前提進行設置,這也意味着城市將橫向發展,而傳統城市將縮減為一個一週三天的工作區間。廣畝城市包括了適當的交通、網絡、高速公路、高架橋和地下通道,它基於各種技術的發展,包括電力、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 在各種城市區域種植人造樹木?這就是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與環境工程系2009至2010年的概念項目——合成樹,在道路兩旁“種植”的這種白色的形似三葉風車的“樹木”,能以比真正的樹木快1000倍的速度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蜻蜓”則是一個位於紐約城的代謝型可居住垂直城市農場。住宅、辦公室、實驗室和城市農場都處於同一建築內,在同一建築中整合公園、水渠和湖泊,打造更涼爽的居住地,以及環保、安全的環境。 一幢建築就是一個可以容納十萬人的垂直城市?這就是“倣生塔”,這幢建築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像動植物一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能量。
未來
未來的城市,又會是什麼樣? 一座“和諧廣場”周圍環繞的500平方米超大可觸摸屏幕,播映着一部宏大製作的動畫電影,講述一群孩子充滿想象力的城市幻想。生動的人物造型、鮮艷的色彩、靈動的節奏,展示了未來城市的五種可能——“生態之城”、“智慧之城”、“水之城”、“太空之城”、“能源之城”。 生態之城是一座森林裏住滿了動物的城市,歷史名勝、交通運輸和工廠都在地下,地面全都用於散步和休閒。人可以在樹上打太極拳,住在樹上的小房屋裏,水晶馬和紅色的小鹿都成了交通工具,地下工廠以非常高效率和節能的方式運作,為人們提供各種食物和用品。 在未來,人們將在海上建設城市,來獲取更多的空間。那裏的風景將會無與倫比,人們將在海上游玩,戴着人工腮,像魚兒一樣游來游去。城市的河流就是一個水上公園,海底城市也具有四通八達高架橋、軌道交通,可以躺在礁石做成的沙發上,通過可觸摸的屏幕看到水面上的情景,也可以通過這個屏幕與陸地上的朋友聊天對話。 坐上一個像膠囊一樣的太空船,升入太空,沿一條軌道就可以進入太空之城。在太空之城裏面,大家都住在蜂巢一樣的小房間裏,人們浮在半空中活動,可以打羽毛球、做各種運動,還能乘坐飛船回到1890年看古人生活的場景,用直觀的方式學習歷史,也可以去2050年體驗未來生活。 在智慧之城裏,有很多微晶片可以讓人們不用努力就可以學到東西,這樣可以把時間花在更加複雜的事情上,街上會有巨大的屏幕幫助人們思考和學習。你可以親眼看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場景,和牛頓展開對話,聽他為你講解萬有引力。 在能源之城,人們能享受很多高科技提供的生活,有節能系統來保證所有人都能使用充足的能源。 展區志願者楊梓璠是上海海洋大學的一名學生,她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看了這部動畫片之後感觸很深,對未來的生活非常憧憬。“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之城,早晨起床之後就可以直接從窗口跳進水裏,在&&&遨游的情景,讓我最嚮往。”她説,相信這樣的生活未來一定能實現。
穿越八重門 走進未來住宅
真正有生命力的住宅是怎樣的?透過上海世博會,記者帶你穿越八重未來住宅理念門,見證未來住宅的樣子。
王洪衛:舒適比房價更重要
談到對未來住房的暢想,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王洪衛&&,他很懷念過去四世同堂的傳統感覺,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享受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而我國目前的房地産是在瓦解中華民族傳統的居住文化、家庭文化,隨之而降低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