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災後重建:亟待提高建築設防標準
    2008-05-23    本報記者:李佳鵬 實習生:尹乃瀟 于菲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距離北川縣城僅15裏路的鄧家海元村山中的劉漢希望小學,在這次地震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不僅教學樓絲毫沒有垮塌,而且該校483名小學生以及教職工都奇跡般地全部撤離。李潔軍 攝

  2008年5月18日,地震發生後的第六天,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四川省綿竹縣遵道鎮援建的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在四川省綿竹市遵道鎮落成。永強 攝

  編者按: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裏氏8.0級地震,這次地震強度和范圍超過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全國奮力共同抗災的同時,建築應該如何抗震設防以及災後重建應吸取借鑒哪些經驗也成了眾人最為關心的話題,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在對受災地區表達深切關注的同時,圍繞抗震設防以及災後重建也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多重原因可能導致建築在地震中坍塌

  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柯長華接受記者採訪時沉痛地表示,此次地震對于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災難,令國人深感痛心。他覺得造成不少建築物在地震中坍塌可能有多個原因。首先,地震超過預計強度。沒有預計到地震等級會如此之大,此次地震的震級甚至比唐山大地震還高,遠遠超過了國家規范規定的設防標準。汶川、北川、都江堰、成都等城市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而本次地震的等級卻高達8.0級,如果當地按照抵抗8級地震的標準來設計,那麼當地的設防標準就要達到11度,這一標準遠遠超過了國家設防標準。
  其次,沒有想到本次地震的震中范圍這麼大,一般而言的地震震中都是一個比較小的范圍,但本次震中范圍卻比較大,而且余震發生的次數又多又強,並且還發生了4次超過6級以上的余震,這些因素也是造成建築物坍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應適當提高醫院、學校、體育館等抗震設防標準

  對于抗震設防問題,專家認為應結合我國的經濟實力適當提高部分城市設防標準。柯長華認為,抗震設防目標的制定,既與長期歷史地震記錄有關,也取決于現有的技術及經濟發展水準,並涉及國家的抗震防災政策。目前我國的抗震設防目標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柯長華指出,本次地震的發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應該結合我國的經濟實力適當地提高部分城市的設防標準,尤其是對于醫院、體育館、學校等重要設施和人員密集的建築,適當提高設防標準是必要的。他告訴記者,和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抗震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並不算落後,只不過抗震設防標準略有不同,與美國相比我國的抗震設防標準相對偏低,而且美國在較高建築中普遍採用抗震性能較好的鋼結構。但這裏必須要考慮我國的實際國情,應該通過總結本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教訓,適當提高抗震設防標準。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全國超限高層建築抗震審查委員會主任徐培福也表示,抗震設防需要考慮地震發生的概率和風險的評估以及現實的經濟條件進行綜合性的決策。他認為,目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現已具備較好的經濟實力,如鋼産量已居世界之前列。同時,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希望提高抗禦災害的能力,希望避免或減輕重大的地震災害。此外,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已有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城市的趨勢,現代城市將成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係統,需要減少地震對社會、人民生活、經濟發展的巨大衝擊。
  “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建築結構抗震設防標準所增加的建築造價在建築總造價中所佔的比重已越來越少,有的大型建築甚至只佔5%~10%。”徐培福補充説。

加強政府職能管理 嚴格施工監督品質

  對于災後重建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事情,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也給出了具體建議。柯長華教授建議,在災後重建過程中政府應盡快研究制定一個適合當地和我國經濟實力的抗震設防標準,這是一個總的指導方針,也應盡快組織專家總結本次地震的經驗教訓,抓緊修編有關的國家規范規程。他指出,當前組織一支真正有水準、有能力的設計隊伍,要保證由正規的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參與災後重建,並確定合理的建築結構形式,因為由于結構形式不合理同樣會致使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減弱。
  徐培福建議,政府需加強職能管理,對國家標準要嚴格執行,施工品質要嚴格監督。目前,地震多發地區又多為邊遠地區,經濟水準比較落後,設防投入不足。同時,有些業主、建築師的抗震觀念比較淡薄,有時會出現一些對抗震不利的特別不規則的建築結構。因此要利用政府有效的管理機制進行管理。要增加全國性的抗震防災活動,加強抗震設防的宣傳教育。

多吸取國內外大地震後恢復重建的經驗

  徐培福教授告訴記者,從原則概念上説,除了地震時伴隨的地表斷裂錯位、陷落和大規模滑坡、泥石流外,由于地面震動引起的地震災害是可以通過地震抗震技術加以減輕的,尤其是對房屋倒塌、危及生命安全的災害是可以大量避免的。這次大地震後,將面臨艱巨繁重的震後房屋建築抗震加固、抗震設計和施工任務,因此要吸取國內外多次大地震後恢復重建的經驗。
  首先,應進行認真仔細的震害調查,分析不同建築年代、用途、層數、結構類別、平面形狀、立面形狀,不同地區房屋建築的破壞情況,搜尋造成的原因(設防標準、結構體係、結構設計、施工品質等),對可加固後使用的建築做出鑒定。
  其次,進行整體規劃,劃出不適宜建設的地區,作好地震區劃調整。
  再次,由于中小學、幼兒園內兒童、少年人員集中,且缺乏自救能力,又是祖國的未來,應適當提高中小學教學樓、幼兒園的建築抗震分類標準,應為乙類建築。雖然現行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已將人員較多的幼兒園、小學的低層教學樓劃為乙類,但應吸取這次震害教訓擬適當補充完善。與此同時,應吸取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及1999年臺灣集集地震的大量震害經驗,對于外廊懸挑的單跨框架,房屋縱向(長方向)空曠又無支撐的中小學教學樓,應改進其結構布置。
  徐培福指出,這次地震中多層砌體房屋和底部框架上部砌體房屋大量倒塌,這與1999年臺灣集集地震的教訓相同。對這類房屋應嚴格按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進行設計,不可超過規范限制的使用范圍。
  徐培福認為,對于大型或重要建築宜按“抗震性能設計”方法,適當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目標,在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結構不發生屈服。同時,有些建築的加固可採用隔震減振技術。他還特別強調,在災後重建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建築材料的品質,保證施工品質,嚴格按設計要求精心施工。

建議向災區推薦盒式建築形式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來晉炎教授建議,向災區推薦盒式建築形式,同時明確表示願意無償地向災區提供此項技術。
  來晉炎教授説,與傳統的磚混結構相比盒式結構建築具有許多優勢。一方面,現場施工速度快。建設一幢5000平方米的6層住宅樓,包括基礎工程只需要4個月。以6層5單元住宅的主體結構(基礎以上)施工進度作比較,磚混結構的施工周期約為一個半月,而盒式結構房屋的施工周期僅為一星期。
  另一方面,此項建築具有成本低的優勢。通過大量的工程對比計算,盒式結構建築比磚混結構建築大約便宜8.5%。此外,盒式建築具有拆除轉移方便、可多次重復使用、節約土地、抗震性能好等多方面優勢。

知無不言

應該把教室建設成保障生命的堅固屏障

    這次震災中,中小學生成為最大的傷亡群體之一,許多充滿活力的年幼生命被地震惡魔所吞噬,我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綿竹市東汽中學數百名師生被埋;北川中學1000多名師生被埋;都江堰聚源中學千余名師生遭受同樣厄運,面對深埋廢墟下的孩子們,溫家寶總理潸然淚下,善良的人們誰又不柔腸寸斷?[全文]

相關報道

日本防震救災重視整體能力的提高

    日本是世界有數的地震頻發國家,嚴酷的自然環境使日本人從來不敢對防震産生絲毫松懈,也促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地震預警、快速救援等方面的經驗。[全文]

背景連結

建設部:“建設中有偷工減料情況一定嚴肅處理”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等介紹住房城鄉建設係統抗震救災工作進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有記者問,在地震災區,中小學房屋的倒塌是否比其他建築都要嚴重?
  姜偉新説:“對于四川省,我們國家規定的抗震建設標準是按照7度烈度來設防的。這次地震的烈度達到10到11度,大大超出了規定的建築抗震設防標準,特別是臨近震中的房屋,絕大部分都會倒塌。”
  姜偉新表示,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搶險救人,對倒塌房屋的總體數量及構成等情況都還在進一步統計和分析過程中,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到底是怎麼樣的情況,現在還不太清楚。
  姜偉新16日淩晨剛從四川災區趕回來。他説:“我這次到現場一共察看了七個點,七個點當中有兩處是學校,請大家注意:一是這兩所學校房屋有倒塌,但是它周圍的房屋也有倒塌;二是我所見到的這兩所學校,房子並沒有全部倒塌,有一所倒塌一半左右,一所倒塌三分之二左右。這是我看到的情況。”
  “‘豆腐渣’工程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在這次地震當中,如果有那樣的工程造成那麼多人的死亡,就更應該引起重視。”姜偉新明確表示,目前還不能排除建設過程中有偷工減料的情況,在調查清楚之後,如果確有問題,一定要嚴肅處理。(記者:孫玉波 張曉松 杜宇)

  相關稿件
地震災後重建中金融支援的多元化 2008-05-23
認養地震孤兒:應從嚴把關 落實到位 2008-05-23
災後重建應該考慮地震因素 2008-05-23
關愛地震災區考生的心理重建非常重要 2008-05-23
大地震能否催生巨災保險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