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兩會報道]公立名校辦民校 人為製造不公平
    2007-03-08    本報記者:王莉 季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不少地方允許部分公立優質學校改制,實行民辦公助或公辦民助,即政府投入硬體、師資以及學校聲譽等有形和無形資産,允許學校提高收費水平。代表委員指出,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改制政策實際上是弱化了教育的公益性,人為製造了教育的不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實驗中學校長龔玲就此認為,公辦名校改制後的收費水平是公辦學校的10多倍。利益的驅使,會使更多的企業將資金投向富裕地區,而貧困的農村地區由於經濟利益少沒有企業願意將資金投入教育,不僅擴大了城鄉的教育差距,而且還衍生了一個更為複雜的教育産業化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鈞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則&&,公辦名校辦民校會引發不公平競爭。
  對此,民進中央的一份提案指出,公辦學校辦民校實際上就是政府公共權力參與教育市場競爭,其後果是使政府管理行為失去了應有的公正性,滲入了不該有的利益因素。公辦學校辦的民校,一方面可以共享公辦學校的許多資源,同時,對其辦學設置的條件也遠比對真正的民辦學校要寬鬆,其後果是引發不公平競爭,導致民辦教育發展環境的惡化。
  為此,民進中央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退出教育公平競爭領域,創設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要發揮行業協會對民辦學校鑒定、評價及分級等方面的作用,根據行業組織提供的評價結果,對不同等級學校設定不同的辦學規模、招生計劃和教學目標,改變目前每年定指標的管理模式,加強民辦學校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建設,讓民辦學校接受社會檢驗。對於公辦名校辦民校的當務之急,一是停止對公辦學校舉辦民辦學校的審批,二是依據“不進則退”的原則,推動其轉變為真正的民辦學校,反之,則要求其退回公辦學校。
  相關稿件
我國加速推進教育公平 2007-03-08
九三學社中央提案:直擊教育不公四大成因 2007-03-08
[解讀國家預算報告]超收收入安排:錢往哪去 2007-03-08
“我也要辦村鎮銀行” 2007-03-08
“最後一個問題留給外國記者吧” 2007-03-08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