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看美國]奧巴馬點將華裔部長意味什麼
    2009-03-10    本報記者:劉洪    來源:經濟參考報

    [進入《劉洪看美國》專欄]

駱家輝(新華社/法新)

朱棣文(新華社記者 張岩 攝)

  在任命著名華裔科學家朱棣文為能源部長後,美國總統奧巴馬不久前又提名前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擔任商務部長。在美國14個內閣部長中,華裔就佔據了兩席,由此可見其施政重點和隱含的政策走向。
  作為美國內閣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奧巴馬任用朱棣文,主要是看重朱的學術聲望,以及兩人在能源政策觀點上的契合。
  對奧巴馬來説,在當前拯救經濟的挑戰中,其實也存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那就是大力開發新能源。在他的7870億美元“新政”項目中,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是其中一大重點。
  由此,降低石油依賴,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暖,就成為朱棣文的最重要職責,這也合乎朱棣文的理念。在上月初歡迎奧巴馬首次蒞臨能源部時,朱棣文就説,美國正面臨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和前所未有的氣候危機,美國也不應錯過這一挑戰中出現的“罕見而顯著的機遇”。
  當然,石油和能源問題,一直是共和黨的傳統利益範圍,布什和切尼就被廣泛認為是石油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奧巴馬推動改革勢必會觸犯一些既得利益者,改革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有朱棣文這樣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助陣,顯然也有助於改革的推行。
  相對於朱棣文是奧巴馬任命能源部長的不二人選,駱家輝則算得上商務部長第三人選了。此前兩名候選人——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德森因腐敗指控撤回提名,共和黨參議員格雷格則以和奧巴馬“不可調和的矛盾”拂袖而去。
  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最終選擇駱家輝,自然首先看重他豐富的從政經歷和良好的聲望;但同時,曾任前華盛頓州長的駱家輝與中美經貿高層關係深厚,顯然也是他的加分因素。美國商務部少數族裔商業發展署副署長董繼玲就&&,駱家輝之所以出現,“他致力於拓展中美經貿關係而且成績斐然,是重要原因之一”。記者就參加過駱家輝的一些活動,他確實稱得上是一個能在中美政商兩界長袖善舞的俊傑。
  美國華裔只佔全美人口很小的比重,貢獻出了兩位部長。這充分展示了在美華裔的聰明智慧和傑出成就,確實讓美國華人歡欣鼓舞,也讓我等華人與有榮焉。但這對中國和中美關係來説,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首先應該肯定,這是一件好事。至少兩位華裔肯定比大多數美國官員都更了解中國,溝通與合作也就更易於進行。就能源部來説,中美能源合作是兩國戰略經濟對話(SED)的重要成果之一,在當前全球變暖日益嚴峻且受到關注的大背景下,中美繼續推進能源合作,是一件互利雙贏之舉。朱棣文自可從中發揮積極作用。
  就商務部來説,考慮到美國經濟下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中貿易摩擦勢必會加劇,能夠由熟悉中國的美國商務部長來處理美中貿易,勢必也會有助於加強雙方的溝通,並最終使分歧得到妥善、有效的解決。對於美中關係,駱家輝此前持相對中允的態度,他&&,美中應努力創造雙贏局面,“而不是把我們的過錯推到中國身上,去破壞這種關係”。這無疑是值得歡迎的表態。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美國華裔雖然也是黃皮膚、黑眼睛,但畢竟是美國人,接受美國的教育,為美國利益服務。擔任內閣部長後,他們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如何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且,因為他們熟悉美中兩國事務,知己知彼,在交往中更知道如何為美國爭得最大利益。另外,擔任部長的華裔必定處在美國各界的放大鏡觀察之下,在具體行事中,他們更會小心在意,避免在敏感的美中問題上被政敵抓住把柄。
  從好處講,因為他們的華裔身份,美中在一些事務的交往中可能更加通暢;但從博弈角度看,也因為他們的華裔身份,他們在對華具體利益問題上更會針鋒相對、錙銖必較。
  (本報記者劉洪3月9日發自華盛頓)

  相關稿件
[劉洪看美國]“疲勞綜合徵”困擾美汽車業 2009-02-24
[劉洪看美國]中美貿易將在摩擦中曲折前行 2009-02-10
[劉洪看美國]高效公正獨立 看世行如何反腐 2009-02-03
[劉洪看美國]從《華爾街日報》誤讀中國説起 2009-01-13
[劉洪看美國]"山姆大叔"期盼寒冬早日過去 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