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劉洪看美國專欄]
判斷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可能比預測奧巴馬、麥凱恩誰能成為下任美國總統更難。因為經濟問題錯綜複雜,數據往往相互矛盾,再加上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夾雜其中,要想作出準確判斷,實在不容易。 精明老道如格林斯潘者,也在衰退問題上莫衷一是。去年2月,格老語出驚人,稱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全球股市應聲陷入“黑色星期二”;半年後,格老又説衰退可能性不大,幾率在1/3;但今年4月,格老又改口了,他説美國經濟已然在衰退之中。這讓人想起了經濟學界的一個笑話:在過去6次經濟衰退中,經濟學家“成功預測到了10次”。 何為衰退?通常的定義是,國內生産總值(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在一片“衰退來了”的警報聲中,美國經濟的表現似乎要好於這個衰退標準。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但今年第一季度上升了0.9%,第二季度的初步數據顯示增長了1.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美國經濟增速今年將達1.3%,按此計算,後兩個季度也不大可能負增長。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是判定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的權威機構。該機構主席、哈佛大學教授馬丁 費爾德斯強調,GDP是否負增長,並不是判斷經濟衰退的先決條件,如果經濟確實在收縮,則可定為衰退。 目前在美國經濟是否衰退的問題上,存在三種看法,一是不會陷入衰退,二是已經陷入衰退,三是將要陷入衰退。 美國政府無疑持第一種説法。次貸危機肯定是布什總統生涯的一大“遺産”,但布什顯然不想成為經歷兩次衰退的總統。他的看法是,隨着政府一系列措施&&併發揮效果,美國經濟將化險為夷,衰退不會發生。 但美林公司經濟學家大衛 高森博格認為,美國經濟正不穩定地徘徊在“零點”附近。而隨着就業減少,通脹上升,信貸收緊,美國經濟實際已經陷入衰退。摩根士丹利、穆迪等機構則認為,美國經濟將在第三、四季度陷入負增長,衰退也將從那時開始並將延續至2009年年初。 儘管政府、經濟學家對衰退存在爭論,但對許多美國普通民眾來説,衰退就在他們身邊——他們的感覺很實在:物價在上漲,收入卻不見提高,而且大量公司破産,裁員風險隨時存在。CNN今年上半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4的受訪民眾認為,美國經濟已然衰退。 民眾的直觀反應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因為民眾一旦認定經濟已處於衰退中,消費將更為節制,這會損害經濟表現。即使現在美國經濟不在衰退中,看空心理也很可能導致衰退發生。 衰退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不管記者們怎麼絞盡腦汁套話,在“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問題上,保爾森、伯南克等美國財經官員口風甚緊,從未發出定論式的表態。 不過,美國官方表現出的謹慎也有其道理。比如,2001年的經濟衰退始於3月、止於同年11月,但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直到當年11月才宣布衰退開始,並到2003年才宣布衰退結束。 但等待美國官方宣布衰退的感覺,對美國人來説,好比在等待頭頂上另一隻鞋子何時落地。或許,當NBER最終宣布衰退已至,美國人反而可能放鬆了,按照經驗,這時衰退或許早已結束。 (本報記者劉洪8月4日發自華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