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電子書《周鴻祎自述》
2014-12-09 作者:周鴻祎 來源:中信出版社
分享到:
【字號
大
中
小
】
自序
中信出版社希望我給這本書寫一個序,按理説一本書的序言就是説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大體分為哪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最後還要寫一些要感謝的人。我覺得這個套路有點過時,因為講了什麼,翻幾頁看一下目錄就行了,何必要再重復一遍?所以,我在序言裏就講影響我的價值觀的電影和書。 説到價值觀,有的人可能要笑了:都什麼年代了,還講價值觀?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是《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但這並不是按圖索驥的説明書,你如果認為讀完本書,就會做産品了,就能向互聯網轉型了,對不起,真的是做不到。趙括把兵書讀了千百遍,在紙上推演了千百遍,到了實際的戰場上,還是一個輸。因為無論是做互聯網産品,還是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能不能做得成,是看你能不能創新。而能不能創新,除了你的技能、閱歷、領導力,當然還有運氣,一個重要的元素,是什麼價值觀在影響你的大腦。面對強大的勁敵,你不敢狹路相逢勇者勝;或者,你熱衷於拉關係,走後門,夢想著整合資源;再或者,什麼熱你幹什麼,什麼時髦你追什麼。如果你是這樣的價值觀,再有錢也做不成。 看一個人是不是具備創新力,先看一點,是不是敢想敢幹,這是我的第一個價值觀。我1990年上大學,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讀了一遍《硅谷熱》,研究生期間我又買了一本,把它當成自己的聖經。那本書裏講的是硅谷創業故事,但你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那種典型的硅谷氣質,就是一幫毛頭小夥子,想做一個産品,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屋子裏車庫裏就敢幹。蘋果、微軟、英特爾,這些今天的大公司,剛創業的時候都是憑藉一種混不吝的勁兒衝起來的。他們通過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新産品改變了上億人的生活,同時自己也賺的了財富,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種敢想敢幹的精神,還體現在敢於挑戰大公司。當年個人電腦領域,佔壟斷地位的是IBM,蘋果挑戰IBM,直接在報紙上發廣告,指名道姓地説歡迎IBM來競爭。它發布的那個《1984》視頻廣告,是一個女孩子拿着大錘砸爛了象徵着IBM的大屏幕。像這樣的挑戰,你看了以後就會很激動。但不好意思,在中國你要挑戰大公司,很多人會指着你説你破壞行業和諧,説你沒事挑事。 這本書教給我的第二個價值觀,是在互聯網裏幹,做什麼都不如做一個産品改變世界來得徹底。做出一些別人沒有做出來過的産品,讓這種産品能夠影響很多人,能夠改變很多人的生活,這樣才值得尊敬,最大成功莫過於此,而不是你當了中國首富。但在中國的互聯網環境裏,你通篇讀到的,是誰把公司賣給誰了,賣了多少錢;哪家公司上市了,産生了多少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老闆身家價值多少億美元。 第三個價值觀,就是要與眾不同。按照蘋果的説法,就是Think Different,不是説不可以借鑒別人的東西,其實科技進步的過程,就是互相借鑒和學習的過程。如果你做不出偉大的發明,那仍然可以從一點小創新做起。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和別人做得不太一樣,甚至有時候要反着來,而不是隨大流,什麼時髦跟什麼。其實,從市場競爭來説,這是一種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從人文角度來説,你跟別人不一樣,那你才有存在感呀。 所以,我比較喜歡看那種挑戰極限、挑戰權威的電影,比如《黑客帝國》。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不是因為飾演主角的基努李維斯長得很帥,而是有一些人面對強大的敵人,試圖去挑戰,去改變命運。 還有一個電影,名字忘了,説的是在1950年代,洛杉磯官匪勾結,一手通天,整個城市被他們控制,很多警察和法官都被收買。然而,有一些具有正義感的警察,決定以卵擊石,在強大的敵人籠罩下,他們不能暴露警察身份,組織起小分隊,在基本上毫無勝算的情況下,粉碎了龐大的犯罪集團。這是美國歷史上真實的例子,這裡面傳遞出來的價值觀會讓人看了激動,但在我們的文化環境中,他們可能會被認為很傻,不識時務。最後,有個人問一個警察為什麼幹這個事?他回答説:我希望過了二十年,我孩子問我當時做了什麼,我至少可以説我還是做了那麼一點事的。 這本書看完,如果你能點點頭,説這本書寫還可以,能説得出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的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等等,我覺得算是及格了。如果你看讀完後,心裏有一種激動,就像當年我讀《硅谷熱》一樣激動,我覺得你肯定是領悟到影響我的那些價值觀。雖然我不能保證你能成功,但我可以説你正在一個正確的起跑線上。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