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電子書《周鴻祎自述》
2014-12-09 作者:周鴻祎 來源:中信出版社
分享到:
【字號
大
中
小
】
為什麼互聯網可以真免費?
為什麼互聯網可以真免費,而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真免費呢?2009 年,美國著名的互聯網雜誌《連線》總編克裏斯?安德森在《免費》 一書中詳細講述了互聯網的免費。安德森指出,互聯網把微處理器、網絡帶寬和存儲融合在一起。在技術革命推動下,這三者的成本都在以驚人的速度降低。互聯網不僅整合三者,而且以極低的成本接觸到了數以億計的海量用戶。當一種互聯網軟體以趨近於零的生産成本和同樣趨近於零的流通成本抵達海量用戶的時候,它的價格自然也可以趨近於零。 因此,他認為,免費是數字化時代的一個獨有特徵。軟體的價格會不可避免地趨零化,這種趨勢正在催生一個巨量的新經濟,在這種新經濟中基本的定價就是零。 在這裡,我試圖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互聯網的免費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固定成本,我今天給大家每人送了一本書,但我不能永遠給大家免費送書,因為送得越多,虧得越多。即使書一分錢都不值,那我多送一本書,也會産生一單物流的成本。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送得越多虧得越多,這導致商家在某一個時間段把免費當作營銷手段,但是不可能永遠免費下去,否則任何商家都會破産。 在互聯網上,互聯網服務和産品都是數字化的,比如聊天、電子郵箱、搜索,都是一種虛擬服務。用的人不管有多少,它總的研發成本基本是固定的,而用的人越多,每個人分攤的成本就會越低。比如,研發一款軟體的成本是1 000 萬元,當有100 萬用戶使用的時候,每個用戶分攤的成本是10 元;當有1 000 萬用戶使用的時候,分攤的成本是1 元;當有1 億用戶的時候,分攤的成本是0.1 元。這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産品截然不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新浪上看新聞都是免費的,其實新浪為了提供新聞服務,投入了很多&服務器,還花很多錢雇了新聞編輯,這些成本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這時候,如果新浪只有10 萬讀者,這成本分攤到每個讀者身上,肯定是不小的數目。但是現在新浪有好幾億讀者,這個成本分攤到每個讀者身上就微乎其微了。 既然互聯網是真免費,但它總得要掙錢啊,互聯網到底怎麼掙錢?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