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百年:從重債窮國到重債富國
2013-04-11   作者:鐘偉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作者:鐘偉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從誠實和美德始終稀缺並被讚美至今來看,人類是否具有誠實守信的天性是令人懷疑的,對於國家而言情況可能更糟糕,畢竟債權人面對國家違約甚至破産,缺乏可行的懲戒手段。或者説,如果沒有事先的、清晰的、可信的違約懲罰機制,那麼個人、企業和政府,都天然具有過度舉債和連續違約的傾向。

    回顧過去的百年,作為全球本位貨幣的英鎊和美元都曾遭遇危機。根據羅伯特特裏芬的著述,19世紀末,殖民地從英國進口通常需要支付硬通貨,而英國從殖民地進口通常使用信用證和銀行匯票,這就形成了大量的境外結存英鎊,在英鎊難以維持對黃金的平價時,殖民地國家持有的英鎊債權幾乎都成為廢紙。在1931年,英鎊的急劇貶值和英國主權債務違約,直接導致購買了大量英國國債的荷蘭央行行長傑拉德?威瑟林引咎辭職,並最終因心理壓力過大而自殺。

    1969年,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黃金總庫無法維持運轉,美國無法維持對黃金的平價時,當時的聯邦德國央行行長主動表態,放棄行使用美元向美聯儲兌換黃金的權利。上述事件清晰地顯示,主權債務發生重大違約時,往往是債權人自吞苦果。像戴高樂那樣派出護衛艦運載美元向美聯儲兌換黃金這樣的舉措,畢竟是極其另類而少見的。

    對於主權債務違約的結局,亞當?斯密1776年在其《國富論》中指出:“歷史表明,一個國家一旦背上鉅額債務,只有兩個辦法解決:一個是宣布破産——債務違約,另一個是將貨幣通過通脹貶值,這樣也就毀掉了普通國民的財富。”這可能是最早論述到國家破産的經濟學著作。列寧在流亡遠東期間,也就國家破産和帝國主義作出過精彩論述。或者違約破産,或者通脹蒸發,這是主權債務不可持續時的歸宿。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經安中學: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讀書 2013-03-19
外國人是這樣讀書的…… 2012-12-11
《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 2012-11-23
國外名校:從“教讀書”到“幫創業” 2012-11-22
馬蔚華巴曙松談金融與讀書 2012-08-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