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讀書頻道 >> 頭條
中國青年報書評:金融大鱷的哲學課
2010-07-20   作者:眾石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  者:(英)葛霖 著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動蕩不安的時代會誕生思想家,這是個歷史慣例。華爾街金融泡沫破碎以來,一直愁雲慘澹的世界經濟形勢激發了很多人的反思和著述。在一系列金融家寫給危機中人類的精神藥方中,滙豐銀行主席葛霖的新著《金融的王道》,應該是最具文化品位的一本。
    葛霖的一個比喻讓人印象深刻:在經濟危機期間,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系統,看起來更像一支球隊——其中每一位球員都拒絕將球傳給隊友,因為他們害怕傳出去就收不回來。葛霖把金融機構之間的“信用崩潰”,解讀為“信心危機”。本來,在經濟形勢向好時,大家都傾向於相信。當局面失控時,更多的人選擇懷疑。
    作者筆下的資本主義經濟史,簡直就是一部在泡沫中迅速膨脹、繼而破滅的“金融狂躁症”病史。1637年荷蘭人為鬱金香瘋狂,1720年法國股市爆發南海泡沫,1926年美國佛羅裏達地産狂潮,以及1998年互聯網熱潮……這似乎與經濟和數學無關,只是人類心理異化的一種投射。
    這位金融家似乎也感到驚奇:2008年,當英國金融部門的總負債幾乎達到GDP的250%,杠桿率不斷飆升。有位金融記者警告:這就像“棉花糖金融”——很少量的糖,就能做成一朵很大很大的棉花糖。葛霖如今回想起來説,真是一語中的。他甚至更願意用另一個詞表述:“賭場資本主義”。
    利潤成為上帝,人不過是利潤的僕人。那種“錢生錢”游戲之所以氾濫,癥結就在於此。事實上,如果站在全球視野觀察,世界經濟的病灶其實體現在兩極之上。一方面,發達國家的“金錢造富運動”走到了極致。他們玩錢,又被錢玩弄。人不是金錢的主人,卻變成債務的奴隸。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生産線上,勞工變成可以隨意替換的零件,比如“富士康”事件。人不是工具的主人,卻變成機器的奴隸。馬克思説,這叫做異化。人被異化的東西掌控,他不過是活在自我虛假的幻影中。
    葛霖對這位150年前寄居在他英國故鄉的德國哲學家頗為推崇。他認為,再也沒有誰能像馬克思的《資本論》那樣,以其熱情而有力的寫作,將對早期資本主義的徹底揭露打造成為一座知識豐碑。不過,他更喜歡小説家狄更斯對機械化單調的精彩描述:“蒸汽機的活塞單調地上上下下運轉,像是一頭處於抑鬱狂狀態的大象的腦袋。”還有法國作家左拉筆下的礦井:“像一頭兇猛的怪獸,蹲在它的洞裏,縮成一團,一口口地喘着粗氣,仿佛它肚子裏的人肉不好消化似的。”
    沿着葛霖的思路,讀者會自然聯想到,當年有形的工業資本主義惡魔,如今都搖身一變,幻化成金融市場裏無形的怪物,左右着人類的一舉一動。就像奧利佛斯通執導的影片《華爾街》中那些西裝革履的紳士一樣,更像只知道“拉高倒貨”、“做空扭曲”的“金融永動機”上的一個個高速轉動的零件。
    這位滙豐銀行主席的捫心自問確實讓人沉思:全球化是否允許金融市場完全失去控制?普通民眾為什麼要遭受所有這些毀滅性的極端行為之苦?他甚至由此呼喚一種“講道德”、“重責任”的新資本主義。
    葛霖在本質上對西方文化和經濟力量從18世紀以來的全球性進軍,有一種深刻的認同。他用《浮士德》的暗示和諷喻來詮釋這個時代的精神—躁動、入世、不斷探索、專橫霸道、貪得無厭、以行動為導向。魔鬼的現代角色就是貨幣—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要同這個魔鬼做交易的衝動,這樣就有可能實現他們永遠無法滿足的野心和慾望。由此,金錢成為人的神。
    全球經濟還在“二次探底”的危局中徘徊,這位金融家的反思多少讓沉迷於經濟體單純數字游戲中的人們暫時冷靜一下。某種意義上説,這個世界的確不平衡:西方不僅向世界輸出金融衍生品,還能輸出反思金融的精神産品;而東方還沒搞明白衍生品的貓兒膩,就要來虛心聆聽西方金融家們的教誨了。
    筆者以為,美元獨大而壟斷的全球經濟循環體系之所以發病,正是源於富國對窮國聚斂成性,貨幣分配不平衡,導致購買力的極端分化,進而釀成金融大災。本質上,世界經濟的富貴病,不在於人類財富太多,而是一些人錢多得花不出去,而另一些人錢少得不敢花。這是葛霖先生沒能點透的地方,雖然他對馬克思&&了欽佩之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第六屆江蘇讀書節在南京開幕 2010-07-20
深圳民間讀書會網羅愛書人參與 2010-07-20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 2010-07-01
[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2010-06-08
《懸崖邊的貴族》的斷想讀書留香 2010-05-18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不夠職業的基金業“被娛樂化”[思想頻道]鈕文新: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